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审批立项,原冶金工业部批准,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1991年11月开始筹建,经过四年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于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1998年通过了受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委托,由教育部负责对世行贷款依托高校所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2

应用方向:新金属结构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 材料制备新技术新工艺 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 能源电站材料与寿命评估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是一九八三年六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建设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业务上受国家科学技术部指导。1992年通过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测试服务:化学成份分析 辉光放电质谱分析 稀有金属分析 贵金属无损检测 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 材料的表面、涂层性能检测 部件失效分析 微结构、微缺陷研究

应用方向:标准溶液/标准物质 空心阴极灯 氢化物发生器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标准样品

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并于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

应用方向:有色金属 轻金属结构材料 新能源材料 纳米晶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 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依托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方法的基础与应用基础,包括智能信息处理、问题求解、计算语言学、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应用与系统集成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与语言处理等。承担了多项国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 Zhejiang University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

应用方向:半导体硅材料 半导体材料 硅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1984年获准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建设,198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传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先后于1990年12月、1997年

应用方向:功能晶体 晶体制备 低维材料 晶体材料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计委于1989年依托吉林大学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3年、2008年和2013年三次以良好成绩通过重点实验室评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以高压与超硬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重要的超硬材料和高压科学研究基地,所在的凝聚态物理学科

吉林大学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是国际上最早达到百万大气压的五个实验室之一,在静水压的定标等超高压技术、 高温高压下金刚石的合成机理、高压下物质结构相变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1985年,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刚石薄膜研究

应用方向:材料 无机材料检测 超硬材料

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被认为是经典物理中最后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复杂流动现象的湍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从日常生活到宇宙尺度都存在湍流运动,湍流运动是构成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因素。湍流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计算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因此湍流研究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同时

应用方向:湍流结构 材料设计和控制 生物流动 生态系统核算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简况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经连续两次 (1995 和1999年)国家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 组合了两所若干高分子化学研究方向和队伍,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专家论证,2000年2月经科技部批准组建,2001年3月正式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材料 高分子凝聚态 高分子结构 聚合物动态过程和性能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化学与膜分子生物学分室、清华大学膜生物物理与膜生物工程分室和北京大学膜离子通道与受体分子分室。实验室自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于1996年、2001年、2006年和2011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2015年由原名称&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5月通过国家论证,并于1989年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筹建,1991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3月和2003年3月分别通过了由国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由材料界著名专家学者15人组成,其中院士7人

应用方向:金属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新型功能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化学与膜分子生物学分室、清华大学膜生物物理与膜生物工程分室和北京大学膜离子通道与受体分子分室。实验室自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并于1996年、2001年和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

应用方向:膜蛋白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能量转换 膜生物工程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北京大学工学院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室定位于湍流和力学复杂系统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为湍流基础与应用,复杂流动,以及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目标为立足湍流和力学复杂系统学科前沿,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重大需求,为解决工程实际中与力学相关的核心技术难题,作出基础性的贡献。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9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通过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小空间、小时间尺度的微加工和物理测量手段的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力争在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下,做到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

应用方向:介观光学 软凝聚态 纳米光子学 超快光谱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

测试服务:真菌

应用方向:真菌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建国研究员,副主任为李永旺研究员,朱珍平研究员,李文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由14名国内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鸣元院士,副

应用方向: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 煤经合成气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利用中的环境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 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结束后实验室领导换届,由许智宏院士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各类科研人员50人,有独立运行的课题组20个,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1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生物药物研究 植物发育 功能基因研究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信息 基因进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及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以核酸、蛋白、糖类和微量元素等内源性物质为基础,以医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为依托,围绕药物发现过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与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