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

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是河西学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该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9月,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岳国仁博士。现有研究人员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

应用方向:天然产物 功能化工 微藻 有机合成 资源环境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建筑材料实验室是在原国家建材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6 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3 年被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材料学,依托单位是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由 卢忠远 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 李宗津 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孙伟院士任副主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固体废弃物 核废料处置 核辐射防护 放射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199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云南大学建设,1997年开始运行。2003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同时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4年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培育基地验收。2007年实验室

应用方向:生物遗传多样性 资源微生物利用 生态功能与修复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建成的具有国内一流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是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一体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环境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将成为我省环境保护领域

应用方向:水样检测 废水分析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

应用方向:药用植物 分子药理学 中药材 活性 天然药物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国家教育部系统唯一的从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的前身-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开始建设“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rdquo

应用方向:高温结构陶瓷 信息功能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 能源环境材料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Key Lab of Preclinical Study for New Drugs of Gansu Province)(兰州大学)是在甘肃省科技厅领导下、依托兰州大学,联合多学科、多专业组建的甘肃省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1999年5月筹建,2002年10月通过

应用方向: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 食品 化妆品 兽药 农药 化学品 药理学 蛋白质/多肽分析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简介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8月经湖北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批准立项建设,依托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是与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利用推广中心、湖北民族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体合一的省级科研及科技服务平台基地。通

应用方向: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植物生理学 生物工程学 中草药学 食品科学 农学 生物资源生物能源

中国科学院青岛盐湖研究所

我国是一个盐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盐湖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盐湖资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而且涉及农业、工业和国防。农业用的钾肥,主要是从盐湖中提取;在工业方面,盐湖资源除广泛用于基本化学工业和制盐工业以外,在纺织、制药、制革、玻璃、陶瓷、电子等轻工业以及建材、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也广泛

应用方向:盐湖地质 盐湖资源环境化学 盐湖无机化学 盐湖分析化学 盐湖材料科学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是国家计委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有机

应用方向:有机合成化学 复杂有机分子的全合成 生物与药物化学 化学生物学 有机材料化学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重点针对西部地区遇到的生物灾害猖獗,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物资源濒临灭绝,生产水平低下,食物安全危机等科技难题,依据四川大学及其生命学院特有的历史、地理和科技优势,以资源生物学与控制生物灾害(“控灾”)、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 资源微生物利用 动物资源 生物学 生态环境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从1975年成立的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冰川冻土研究室(专业)发展起来的, 实验室于2000年8月立项建设,2001年9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4年通过教育部的首次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发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吉均院士,副主任为秦大河院士和丁仲

应用方向:地质学 生态学 气候学 环境学等

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经教育部2003年批准,东北农业大学和省教育厅投资3500万元建设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2006年4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行,成为我国惟一以乳品科学为研究方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依托单位已有基础上,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产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构建可持续发展、具有

应用方向:乳品安全检测 泌乳生物学 乳腺健康 原料乳生产 乳品微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

农业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是农业部授权的、经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专职检验机构,是经新疆畜牧厅、新疆编制委员会批准的新疆畜牧科学院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全国现有两家种羊鉴定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单位,是农业部规划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下设办公室、标准

测试服务:种羊质量检测 羊毛羊绒质量检测

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名称: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ic Science 实验室定位: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学 科 领  域:地球科学 依 托 单  位:

测试服务:冰冻圈过程研究 冰冻圈环境记录研究 冰冻圈与气候模拟 冰冻圈与水和生态 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适应与对策综合评估

应用方向:通过对冰冻圈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过程 机理的观测与研究 揭示冰冻圈自身的各种特性、相关过程和演化规律 研究冰冻圈的气候、水资源和生态效应 冰冻圈灾害以及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是由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0年正式对外开发)清华大学部分、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水利水电工程部分,依据科技部公布的《关于组织申报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的通知》精神,按照“集中依托单与规范管理,清华

应用方向:水文水资源 水沙科学与水环境 高坝新结构 岩石力学与工程 水力机械动力学与工程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筹建的。实验室是我国生态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面向国际生态学前沿和国家生态安全需求,以城市与区域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人

应用方向: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区域生态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OSSO重点实验室、OSSO State Key Lab.)系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国家重点学科发展子项目。1989年11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2年7月开始边建设边开放。1995年7月通过国 家验收,正式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分别于1999年9月、20

应用方向:环境友好的催化反应体系 功能材料 清洁催化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是经中编办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隶属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下设六个管理部门和十四个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四川省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任务、各类社会委托检测以及相关科研、标准制定等工作,并致力于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以及消费

测试服务:食品检测 轻工业品检测 纺织品检测 机电检测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陆气实验室“)是集成寒旱所相关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唯一在中国西部从事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室,也是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所目前唯一在寒旱所存在的实验室,是专门从事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

测试服务:平凉雷电与雹暴试验站 玛曲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 敦煌干旱区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站

应用方向:寒旱区陆面过程 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物理 高原与干旱气候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