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化工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987年被批准建设,1991年建成并开放运行。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四个分室组成。浙江大学分室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1987年初建时主要依托于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反应工程,故早期称化学工

应用方向:化学 化学分析 化学合成 化学计量 合成化学品 有机化学 材料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 Zhejiang University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

应用方向:半导体硅材料 半导体材料 硅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

浙江大学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浙江大学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建,2003年11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实验室以水稻资源学研究和分子育种为重点,以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的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分子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其中水稻环境生物学方向由浙江大学为主建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名,平均年龄41岁,全部具

浙江大学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教育部于2011年12月批准立项建设,2012年4月16日建设计划通过论证,2013年12月10日通过验收。现有实验室总面积约49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5440万元,科研条件完备,是国内生物质化工领域独具特色的创新研究平台。 实验室集中针对生物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77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0年教育部最早设立的重点实验室之一,已成为国内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摇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综合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实验室立足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前沿,围绕国家中长期科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包括水污染控制、环境水质学、大气环境模拟和水环境模拟四个分室,于1988年提出申请,1989年经评审通过并正式立项,19

浙江大学二噁英实验室

二噁英实验室是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托于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大学从事能源洁净利用过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PBBs、二噁英PCDD/Fs、多溴联苯醚PBDEs和溴代二噁英PBDD/Fs)排

测试服务:二噁英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

测试服务:真菌

应用方向:真菌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建国研究员,副主任为李永旺研究员,朱珍平研究员,李文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由14名国内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鸣元院士,副

应用方向: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 煤经合成气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利用中的环境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 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被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1995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估。二十年来,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梯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开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以及实验

应用方向:微观反应动力学分析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优化 复杂物系宏观性质预测 流体流动和相间接触的结构化及效应 反应过程与系统多尺度结构的整体行为和优化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一任主任是郭燮贤院士,第二任主任是徐奕德研究员。现任实验室主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李灿研究员;邀请国际著名催

应用方向:催化反应的探索 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理论催化基础研究 催化研究新表征技术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1987年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建成并通过验收。1997年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命

应用方向:特殊工况润滑材料与技术 高性能润滑材料及其摩擦化学 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 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

测试服务: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的综合集成研究 冻土与工程相互热 力学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

应用方向: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水、质、热、力耦合过程研究 寒区化学、生物作用探索性研究 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 人工冻结、冷能综合利用研究 寒区地基处理研究 冻土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冻土区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KLTP)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经科技 部批准于2011年10月正式进入筹建期。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教授,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邹冰松 研究员。现有固定

测试服务: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应用方向: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量子物理 引力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94年12月批准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空间中心经过对空间物理相关分支学科的整合,组建&ldquo

应用方向:空间灾害性天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6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设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了建设,并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目前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免疫学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

应用方向:免疫 细胞免疫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部于2005年4月18日正式批准建设,2007年1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陆动力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有显示度的成果。在开放与流动管理机制

应用方向:岩石圈 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