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主要由原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无机室、有机室、物化室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保证化学分析测量量值准确一致。同时致力于: 建立与国际等效一致的化学计量基标准平台,研制基标准物质;

应用方向:标准物质 分析方法学 国际比对 化学计量 基准物质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审批立项,原冶金工业部批准,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1991年11月开始筹建,经过四年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于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1998年通过了受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委托,由教育部负责对世行贷款依托高校所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2

应用方向:新金属结构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 材料制备新技术新工艺 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 能源电站材料与寿命评估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重质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9 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建设, 1995 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石油大学,实验室分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校区。  &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重质油 催化 油品 石油 石化 裂化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建筑材料实验室是在原国家建材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6 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3 年被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材料学,依托单位是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由 卢忠远 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 李宗津 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孙伟院士任副主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固体废弃物 核废料处置 核辐射防护 放射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研发于2006年12月正式更名成立,前称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处,为院正处级机构,由院直接管理。其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委员会认可,并建有四川省茶叶测试与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研发中心现有职工近25人,80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

应用方向:农产品 食品 中药材 新材料 环境资源 化妆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茶叶 电子电器产品

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整合材料学院、生命科学院及环资学院等各方面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原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和环境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于 2006 年12 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6 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带头人

应用方向:纤维素高效利用 药用植物 微生物冶金 生物质吸附材料 生物质含能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

青岛信标检测分析技术服务中心

青岛信标检测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信标(Symbol)检测”,创建于2003年,组建于2012年是拥有多年从事高分子材料、食品及食品触材、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纺织服装等行业经验的检测与分析科研机构,国家重点级合作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位于美丽海滨城市青岛,与国内各大高校及全国

测试服务: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玩具及儿童用品 服装/鞋帽/箱包 金属材料及矿产 环境及健康 食品及接触材料 汽车材料及零部件 石油化工 建筑及包装材料 成分分析 其它材料及性能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玩具及儿童用品 服装/鞋帽/箱包 金属材料及矿产 环境及健康 食品及接触材料 汽车材料及零部件 石油化工 建筑及包装材料 成分分析 其它材料及性能

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钎焊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经浙江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批准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低温钎焊材料与制备技术,中温高温钎焊材料与制备技术,焊膏焊粉焊剂与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该实验室是由低温钎料研究室、中高温钎料研究室、焊膏焊粉焊剂研究室3个研究室和理化检测中心及成果转化部组成

应用方向:新材料研发 钎焊工艺研发 焊膏焊粉焊剂与制备技术

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中心

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以“实验服务、专业检测服务、研发服务和技术转移”为核心业务,利用清华大学优势技术资源、实验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基地优化组合可开放实验资源,组建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环保、装备制造、工业设计、现代农业”

测试服务:LC-MS TEM SEM BET NMR 基因测序 TOC GC-MS

应用方向:能源环保 生物医药 现代农业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新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Center of Advanced Elastomer Materials, CAEM)始建于1975年,依托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学科、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隶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重点实验室&rd

应用方向:弹性体的新型增强技术 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 功能性弹性体复合材料 绿色弹性体材料 具有生物功能弹性体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1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筹建而成。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清洁制备技术。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计划&rdqu

应用方向:染料 纺织 化工材料 有机化学 催化

山东大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实验室是2000年教育部批准的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秉承“立足特色、追求卓越”的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先后于2002年和2007年两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主任为刘相法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

应用方向: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材料成形与智能化加工技术

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并于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

应用方向:有色金属 轻金属结构材料 新能源材料 纳米晶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室

梯度复合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室(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Lab),是以功能梯度材料及其复合技术为主、涵盖先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先进薄膜材料及其沉积技术的一支研究团队。研究室主任是全国教学名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张联

应用方向:功能梯度材料 复合材料 薄膜材料

中国地质大学 矿物岩石材料国家专业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材料开放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岩石材料开放应用国家专业实验室是经原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及原地质矿产部批准,由世界银行贷款于1992年开始筹建的,经过5年多努力于1997年正式建成。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从事矿物岩石材料研究的国家专业实验室,也是国土资源

应用方向:矿物材料 纳米矿物 矿物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院(系),62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文、理

应用方向:生物电分析化学 光学生物传感器 化学与生物发光分析 色谱及药物分析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国家教育部系统唯一的从事高性能陶瓷材料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实验室的前身-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开始建设“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rdquo

应用方向:高温结构陶瓷 信息功能陶瓷 陶瓷基复合材料 能源环境材料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

应用方向:基因图谱 重要基因分离克隆 功能基因组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 分子技术育种 新品种选育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主要依托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学科进行建设。该学科是国内首批博士点之一,国家级重点学科,东南大学"211工程"、"

应用方向: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技术与新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研究组主要从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技术、隐身材料、电磁流变液和特种功能高分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研究组现有在职人员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5人。 研究组具有国内一流的科研与办公条件,其中科研用房面积

应用方向:有机纳米 无机纳米 隐身材料 电磁流变液 特种功能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