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课题组

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课题组

1809组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国家色谱研究与分析中心液相色谱组(403组)。2002年,化物所正式组建生物技术部,本组改名为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离分析新材料的制备、生物分子微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生物质谱为基础的联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生物指纹谱、蛋白质组学、代谢

应用方向:生物分离 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手性分离 多维分离 代谢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MALDI 单分子识别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开放平台 本平台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投巨资建设, 负责人为: 张学敏, 何 昆, 杨松成。本平台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大力资助。投入千万余元引进超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NanoLC-Q-FT-ICR-MS]。 1. 基本情况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5组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大研究室,其中,基础研究类2个,重大项目类3个,应用研究类5个;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是应用研究类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下属的一个课题组。 105组成立于1963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的支持下,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

应用方向:仪器研发 微型色谱 环境分析 石化分析 食品分析 药物分析 化工产品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药代动力学实验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研究中心于2000年建立了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室,这是在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从事中药及其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研究单位。药代研究室目前拥有较为完备的各种分析仪器和前处理设备,包括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液质联用API 4000 QTRAP(AB公司),两台Agilent 1200高

应用方向:药代动力学 中药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是广东省科学院属下主要从事分析检测及咨询的部门,是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室的支撑中心之一,是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网组成单位之一,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精密仪器为手段的综合性分析测试单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

应用方向:无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农药残留 添加剂 岩石矿物 冶金产品 化工产品 土壤 肥料 空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评价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评价与分析课题组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国家认可实验室(CNAL)和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现有高级研究人员7人,博士4人和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2人。装备有色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高分辨气相色谱/高

应用方向:POPs污染 有毒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样品分离分析 痕量物质

现代色谱分离分析实验室

课题组带头人简介       张祥民,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7中国科学院大

应用方向:色谱 蛋白质组 proteome 激光诱导荧光 生物质谱 毛细管电泳 中药 仪器研发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心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中心实验室由测试中心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心两部分组成,是我院为科研教学争创一流水平而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服务平台。它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和较为全面的仪器设备条件,同时也为其它科研单位及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服务。 中心实验室位于化学楼南二楼和北一楼,总面积700平方米。中心实验室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教学实验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摩擦焊接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和3个相关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中心依托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ld

应用方向:材料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发展历程 1956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在章德馨副教授的领导下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1977-1989年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振义教授(1992年任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和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如在国内首先提

应用方向:肿瘤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简况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经连续两次 (1995 和1999年)国家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 组合了两所若干高分子化学研究方向和队伍,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专家论证,2000年2月经科技部批准组建,2001年3月正式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材料 高分子凝聚态 高分子结构 聚合物动态过程和性能

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01年(代码2001DP173084)

应用方向:胚胎干细胞 ips细胞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药物课题组 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药物课题组 福建省药物工程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药物课题组,是一个由国家杰出青年沈月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集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科研与教学密切合作的研究团队,由微生物资源、生理生化、分子遗传、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学和化学方面的、由我国、美国、德国、法国培养出的博士,副教

应用方向:菌种 致病菌 药用菌 食用菌 微生物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检测 天然药物 药物代谢 药物分析 药物化学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文选医学大楼。1985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同年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运行管理机制。 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是广东省“九五”期间第三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1998年12月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发文(粤计科 [1998]742号)批准立项,依托单位为广东医学院,到目前累计投资1575万元(其中省政府投资225万元)。实验室在2001年

应用方向:天然药物 抗肿瘤新药 中药抗癌新药 抗骨质疏松中药新药 生物活性药物

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1983 年开始集成传感器的研究,并于 1985 年在欧洲固态电子器件会议《 ESSDERC ¢85 ,Germany, p.88 》报道了集成 MOS 流量传感器的研究结果;1986 年开始了硅片直接键合技术研究,

应用方向:集成 MOS 流量传感器 硅键合材料的测试 MOS磁电耦合 微传感器 CAD 研究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队伍建设与研究方向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是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人员总数为64人,其中院士一人,研究员13名(4人为“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总数

应用方向:水质分析 水质转化 水处理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组织高水平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本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12月开始建设。在&l

测试服务:天然气水合物 可再生能源

应用方向: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 生物质能研究 非碳可再生能源

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以下简称“农业室”)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5个研究机构之一,由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所部分)和本所其它课题组组成。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其前身是1990年

测试服务: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基因研究

应用方向:植物基因研究 植物病原微生物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