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革宇研究室

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生态与农业研究室是由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在1999年通过整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后,组建的以生态、农业、生物和工程研究及应用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室。研究室现有三个野外台站:1)沙坡头沙漠试验

应用方向:有关脆弱生态环境保护 沙漠化综合整治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全球变化中的碳氮循环 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学过程和抗性机制

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室

    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室(Laboratory of Plant Developmental Biology)于2004年8月15日成立。主要利用正反向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研究水稻等植物花(花序)器官、花药和花粉形成和发生的分子机制。分为

测试服务:植物发育生物学

应用方向:生物学

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

         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主要从事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及其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微纳新器件材料及结构、微纳制造工艺技术、电路与系统,以及相关新概念与新原理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微电子机械系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建于1991年,于1996年进行开放.本实验室以雪冰和其他寒区介质为研究对象,从事全球变化、寒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9-2003年间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SCI论文107篇;出版专著8部.高亚洲浅冰芯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中国天山公路风吹雪

测试服务:监测、研究气候环境信息在冰冻圈中储存的过程和机理 揭示冰冻圈过程与气候变化规律 重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 研究和预测气候环境和冰川变化趋势以及资源环境生态效应

应用方向:冰芯气候环境记录 冰冻圈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 冰川变化与水资源 寒区环境与全球变化

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

  固体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简称集成室)主要侧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硅基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的研究。研究室前身是集成电路工艺研究室,建有全国大专院校唯一的5英寸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开发与工业性试验线,拥有包括外延、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氧化扩散、薄膜溅射及WAT测试等多台大型设备在

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研究室

        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研究室主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包括系统芯片(SoC, System on Chip)设计所涉及的理论、算法、电路、方法学、体系结构等。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研究室是教育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药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1. 中药成分的血清药物化学;2.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生物转化;3. 中药复方研究与新药新剂型研究;4. 生药品质评价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室

研究组长 宋未,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1970年后主要从事固氮生物学研究。1981~1984和1992~1993年两次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固氮生化实验室进修和高访合作研究。 1990年以来连续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中国-巴基斯坦国

应用方向:植物 微生物 植物生理 植物病毒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多相分类学

大连理工大学炭素材料研究室

    大连理工大学炭素材料研究室创建于1997年,是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微纳米技术及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工作涉及新型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新能源技术开发、等离子体化学与化工、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等方面。

应用方向:能源 等离子体 煤化工 纳米 金属氧化物 新型 分子筛 材料

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以下简称“农业室”)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5个研究机构之一,由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所部分)和本所其它课题组组成。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其前身是1990年

测试服务: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基因研究

应用方向:植物基因研究 植物病原微生物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药学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1.生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2.生药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3.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医学部胃肠多肽研究室

主要研究胃肠激素在摄食、能量代谢及肥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所研究的方向包括两方面:1、胃粘膜内分泌激素ghrelin表达的调控机制;2、脂肪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药理研究室

主要从事抗炎免疫药理研究:在中药和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化学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性肝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对青藤碱、双氢青蒿素、来氟米特、褪黑素等研究与开发方面取得较多成绩。主要方向包括: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

该研究室是我国海水鱼类繁育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的重要发源地。2008年被批准为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先后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等100 多项科研项目,建立了大菱鲆、半滑舌鳎、漠斑牙鲆、圆斑星鲽等30多种鱼类的繁育和养成技术。配套开发了深

应用方向:海水名贵鱼类繁育 海水鱼类种质创制与改良 鱼类生理 鱼类生态与增养殖 渔业产业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用植物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1、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新药研制;2、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质量评价;3、药用植物与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

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重塑研究室

研究方向:1.金属蛋白酶在血管重塑中的作用;2.血管细胞分化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