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两校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该重点实验室填

应用方向:食品加工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5组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大研究室,其中,基础研究类2个,重大项目类3个,应用研究类5个;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是应用研究类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下属的一个课题组。 105组成立于1963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的支持下,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

应用方向:仪器研发 微型色谱 环境分析 石化分析 食品分析 药物分析 化工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审批立项,原冶金工业部批准,依托于北京科技大学,1991年11月开始筹建,经过四年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于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1998年通过了受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委托,由教育部负责对世行贷款依托高校所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2

应用方向:新金属结构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 材料制备新技术新工艺 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 能源电站材料与寿命评估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重质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9 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立项建设, 1995 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石油大学,实验室分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校区。  &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重质油 催化 油品 石油 石化 裂化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5年,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聂荣臻元帅和我国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亲切关怀下,由著名有机化学家陈茹玉院士和农药化学家李正名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其

应用方向:农药学 元素有机 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杂原子有机化学

辽宁石油大学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实验室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地处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抚顺市,现有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仪器设备的总值已超过3500万元。与辽宁乃至全国的石化企业长期合作, 充分发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石化研究院和抚顺石化公司的条件优势, 以“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

应用方向:油品 重质油 石化 助剂 绿色化学 催化 胶体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即率先在国内开展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

应用方向:环境微生物 环境检测 环境毒理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 土壤检测 土壤分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

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在中央财政、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于2003年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筹建的。纳米高分子光电材料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等特性,在未来军事及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中心正是瞄准这一国际前沿课题,结合北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纳米光电子技术、纳米高分

测试服务:定性分析 定量测试 成分分析 表面形貌 能谱分析 紫外吸收 原子力 材料表征 电镜 拉曼光谱

应用方向:镀膜 纳米 光电 表面改性 太阳电池 单晶 材料 光伏

山西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山西师大分析测试中心是我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起来的山西南部最大的分析测试实验基地。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分析测试中心在仪器设备、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逐步成为我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 分析测试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校内的教学

应用方向:有机化学 药物分析 荧光光谱 材料 微结构 形貌 物相 环境

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LCLC)是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1988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创建的,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起初定名为纤维素化学开放实验室,2001年改名为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 本重点研究室的前身纤维素化学实验室于1958年在中科院广州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 纤维素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简称IQTC) 是中国检验检疫系统重要的专业技术保障机构,承担着广东地区大部分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任务、各类委托检测任务和科研任务。秉承独立、公正、专业的精神,IQTC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检验、检疫、鉴定、测试、认证等服务。我们的客户包括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和跨国公司,我们也为

应用方向:食品检测 化妆品检验 电气品检测 食品接触材料 动植物检测 消费品安全 纺织品检测 玩具检测 转基因 毒理学检测 RoHS指令 REACH指令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检测中心

本中心为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秉承“科学、准确、公正、诚信”的质量方针,承担院内相关科研样品的检验测试工作,同时,承蒙社会各方面对省内最高级别农业科研单位的的信任,应院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等的检测要求,承担部分对外检测任务。 本中

测试服务:土壤 水质 化肥 饲料 农药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效分离与表征(1810组)

    1810 组隶属于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自创立于1999 年以来,课题组得到了迅速发展。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和助理实验师各1人,客座教授 5 人,博士后及研究生近20 人。多次承

应用方向:分离 表征 蛋白质组 proteome 样品预处理 多维液相 多维毛细管电泳

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4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依托单位 为淮阴师范学院,主管部门为江苏省教育厅。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沈俭一教授(南京大学),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朱玉兰教授。 实验室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 (1)

应用方向:材料分析 低维材料 功能分子 催化 结构表征 量子化学 岩盐 凹土 资源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于1986年通过论证,1987年获准建设,1990年建成验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的首届室主任为田昭武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蔡启瑞院士。实验室领导班子和学术委员会于1996年进行了换届,实验室主任为万惠霖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乾二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由田

应用方向: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能源 化工 材料 生命 信息 环境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建筑材料实验室是在原国家建材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6 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3 年被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材料学,依托单位是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由 卢忠远 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 李宗津 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孙伟院士任副主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固体废弃物 核废料处置 核辐射防护 放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和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建设的首批三个国家环境保护局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进行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机理研究、环境毒理学研究、环境安全性评估技术与理论方法研究以及环境分析测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为化学品和环境样品

应用方向:环境化学品 环境分析 环境毒理 环境安全 生态学 生物培养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源于1994年成立的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开始启动部属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在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实

应用方向:海洋环境 海洋 海洋生态 海洋资源生物学 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与评价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过程研究 环境 环境化学 环境监测 环境监控

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 重点实验室简介      “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贵州师范大学。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组建。科研团队共有34人(专职教职工24人,其余为兼职),其中博

应用方向:遗传育种 水污染 应急监测 农产品 环境 POPs 金属 资源开发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纳米仿生传感器实验室

仿生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概况 仿生感知与控制是我所仿生感知与智能学科的两大研究方向之一。本中心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仿生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信息论等理论为指导,以微纳米技术、传感技术、人机接触交互与遥操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为手段,研究和研制一些

应用方向:仿生纳米传感器 化学与生物纳米传感器 真空微电子传感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