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流控芯片课题组

90年代初起,课题组从事生命科学中的毛细管电泳研究,90年代后期转向微流控芯片研究,根据生物医学领域需求,以微流控芯片为主要平台,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开展以不同单元技术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为特征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 课题组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制造多种不同材料的芯片和不同检测器的芯片工作站的能力,掌握了化

应用方向:生物芯片 微流控 毛细管电泳 生物医学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研究中心生物大分子室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药物开发,新药临床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       中国药科大

应用方向:临床 药代动力学 药物筛选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即率先在国内开展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

应用方向:环境微生物 环境检测 环境毒理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 土壤检测 土壤分析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河北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是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重点实验室之一。现有各类检验检疫技术人员24 名,其中研究员1名,高级工程师8名。下设仪器分析室、微生物室、纺织原料室和综合科。拥有气质联用仪,先进的离子阶多级液质联用仪,石墨炉原子吸收等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套,实验用房1200多平米。主要从事农药残留

应用方向:纺织 微生物 调味品 氯丙醇 食品安全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质谱实验室

质谱实验室 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质谱主要由高分辨磁质谱和四极杆GC-MS组成。 90年代初建立了第二代有机质谱,包括Micromass公司的TofSpec MALDI-TOF-MS 和ESI-MS Platform II在国内最早开展质谱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构成我中心的第一代生物质谱。

应用方向:蛋白质 药物代谢 中药 有机物 聚合物 糖蛋白

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有机氟化学从诞生起一直和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社会对有机氟化合物和含氟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有机氟化学学科的发展。我国有机氟化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为了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任务带科学的口号。20世纪70年代末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进行有机氟化

应用方向:有机氟化学 氟材料 功能材料 含氟化学品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近二十多年来,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和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为我国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又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7年分别再次

应用方向:生物电分析化学 功能材料 生物分析 临床分子诊断 分子识别 药物与环境毒理分析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是为全校材料类专业学科或与材料相关学科服务的教学研究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金属材料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电子信息材料实验室、微观结构实验室,完成相关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实验(试验)课及其它实践教学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于1998

测试服务:失效分析 材质分析 微区分析 X射线衍射 无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金相分析 力学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 热处理

应用方向:金属材料 纳米材料 稀土元素 锌和锌合金

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被认为是经典物理中最后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复杂流动现象的湍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从日常生活到宇宙尺度都存在湍流运动,湍流运动是构成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因素。湍流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计算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因此湍流研究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同时

应用方向:湍流结构 材料设计和控制 生物流动 生态系统核算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0年代清华大学摩擦学研究发展迅速、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时经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教委批准建设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校内获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开始筹建,1988年11月通过验收,温诗铸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原机械工业部雷天觉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6年陈大融教授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摩擦学 光电材料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发展历程 1956年,上海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组在章德馨副教授的领导下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1977-1989年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王振义教授(1992年任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动脉粥样硬化和止血与血栓的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如在国内首先提

应用方向:肿瘤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

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就开始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2000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离子液体化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研究对象离子液体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绿色化学材料,同时该研究中心还从事催化化学、化学工程、精细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前沿性工作。 在

测试服务:催化材料 精细化学品 有机化工材料

应用方向:绿色功能材料 化工过程绿色化 精细化学品 原子经济性 天然气化工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

应用方向:食品微生物 食品化学 食品工程 食品工艺 食品安全 食品发酵 动物性食品

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80年成立了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室和教研室,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2006年被国家民委-教育部列为共建重点实验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实验室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现有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细胞及胚胎工程实验室、基因组

应用方向:遗传育种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学 系统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icon Materials, Zhejiang University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建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是

应用方向:半导体硅材料 半导体材料 硅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

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由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樊庆笙先生于1952年创建。 学科建立之初即为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招收单位,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微生物学 博士点。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对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于20世纪80年代初各学科“百废待兴”之时

应用方向:微生物 农药残留 生物固氮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1984年获准在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基础上建设,198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秉承“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传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先后于1990年12月、1997年

应用方向:功能晶体 晶体制备 低维材料 晶体材料

地热能实验室

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热能利用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地热研究的单位之一,7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建成“丰顺300kW扩容式地热发电站”示范工程;地热能利用实验室拥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年轻的科研队伍,现由马伟斌研究员担任实验室责任研究员,实验室主要从事地热发电技术研究,

测试服务:地热能

应用方向:地热能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于2003年10月由中山大学批准成立,现挂靠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所由中山大学肝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中心、角膜移植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实验室、器官移植供体协调部组成,主要研究人员分布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和眼科医院。目前研究所已成为以移植外科及器官移

应用方向:肝移植 肾脏移植 角膜移植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