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课题组

1809组成立于2002年,其前身为国家色谱研究与分析中心液相色谱组(403组)。2002年,化物所正式组建生物技术部,本组改名为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离分析新材料的制备、生物分子微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生物质谱为基础的联用技术和方法及其在中药生物指纹谱、蛋白质组学、代谢

应用方向:生物分离 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手性分离 多维分离 代谢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MALDI 单分子识别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开放平台 本平台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投巨资建设, 负责人为: 张学敏, 何 昆, 杨松成。本平台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大力资助。投入千万余元引进超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NanoLC-Q-FT-ICR-MS]。 1. 基本情况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院级大型仪器科学研究的平台。满足本院及校内师生的科研测试要求的同时,中心也对国内外的各科研单位和公司研发机构开放,提供部分物质结构、成分与物性的分析测试服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脂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蛋白和核酸构象 分子设计 高分子 粒径分布

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中国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 2000 年 4 月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开发机构,是国家中

应用方向:中药 药物研发 孵化器 中药数据库 PAMD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研究中心生物大分子室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药物开发,新药临床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       中国药科大

应用方向:临床 药代动力学 药物筛选

第二炮兵总医院质谱检测中心

      第二炮兵总医院质谱检测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占地500平方米,拥有API3200QTrap型液相色谱-串联质仪、HPLC、TDX、氮吹仪、固相萃取仪、高速离心机、高精度天平等仪器设备。质谱检测中心研究宗旨是通过为临床服务、加强科研创新

测试服务:全谱氨基酸 血药浓度 中毒急救 中毒筛查 应急分析 I期临床试验

应用方向:药代动力学 生物标志物 环境雌激素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为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学科交叉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增强创新能力,2001年10月,学校决定对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若干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组)、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和低温强磁场

应用方向:原子分子科学 低维物理与化学 量子物理 量子信息 微尺度 生物信息学 材料 纳米 生物大分子 Bio-X 计算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质谱中心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达蛋白质组学,主要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和质谱技术联用进行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等的分析。我们利用相关实验技术进行体液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发现疾病相关的早期标记物。 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

测试服务:蛋白质鉴定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差异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复合物分析 蛋白质精确分子量 蛋白质组学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尿蛋白质组学 液质联用 糖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西安细胞工程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于2005年4月通过科技部建设计划论证进入立项建设期,2006年初实验室在建设期内通过当年的全国医学重点实验室评

应用方向: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网络调控 肿瘤分子预警系统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推广 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疗法的探索及其应用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

应用方向:基因图谱 重要基因分离克隆 功能基因组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 分子技术育种 新品种选育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并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建设,是一个以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并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综合性国家级开放实验室。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

应用方向:微生物 农业微生物 农作物 生物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

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01年(代码2001DP173084)

应用方向:胚胎干细胞 ips细胞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暨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两校于2007年4月17日建立再生医学香港中文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两校力量,在同年申请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暨南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实验室参照国内外先

应用方向:再生医学 发育生物学 再生生物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组织工程 生理学和免疫学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2001年11月通过专家论证,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10月16日通过建设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200

应用方向:植物 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学 化学生物学 干细胞化学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2005年再次通过教育部评估。现任主任林圣彩教授,副主任吴乔教授和田惠桥教授。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新院士,副主任邓子新院士和周海梦教授。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

应用方向:肿瘤 细胞生物学 海洋生物 植物细胞 植物 分子生物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肿瘤诊断与治疗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6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设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了建设,并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目前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免疫学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

应用方向:免疫 细胞免疫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根据农业部农市发[1998]9号“关于下达第三批部级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筹建计划的通知”要求

应用方向:农产品 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检测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根据农业部农市发[2005]14号“关于下达农业部第五批部级质检中心筹

测试服务:理化检测 毒性致敏性检测 转基因检测

应用方向:动物实验 毒理学检测 过敏检测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细胞增殖及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2年,原称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本实验室以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汪堃仁院士创建的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肿瘤研究室为雏形,在王永潮教授,薛绍白教授,柳惠图教授以及何大澄教授等一批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知名专家努力工

应用方向:细胞学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干细胞分化 细胞衰老 肿瘤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年批准建设,1988年建成通过,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薛红卫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许智宏院士。 实验室现有中科院院士5人,分别是沈善炯院士、洪孟民院士、许智宏院士、陈晓亚院士和林鸿宣院士,课题组长17名。其中中科院

应用方向:农作物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 细胞生物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