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免疫学技术> 免疫检测分析>基于蛋白质原料的体外诊断产品的稳定性问题

基于蛋白质原料的体外诊断产品的稳定性问题

关键词: 基于 蛋白质原料 体外诊断产品 稳定性来源: 互联网

免疫诊断产品开发的基础——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根据希腊神话中一位多变的艺术形象——Proteus(希腊海神)而命名。如同他们共通的名字所展示的那样,蛋白质具有改变自身构型的能力,不过这也导致了其活性的丧失。因此,例如抗体、凝集素、酶等蛋白质试剂所具有的特异性结合、催化反应功能,对在预处理、贮存、使用加工等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有害影响非常敏感。

本文将对关系到体外诊断产品的各种蛋白质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一部分问题是关于进行干燥处理的蛋白质的稳定性,另一部分是关于保持在溶液状态的蛋白质的稳定性。

干燥、冷冻或者冻干过程可能会造成蛋白质的严重变性,除非蛋白质得到了适当的保护。因此,正确的干燥方法和保存条件对于干燥组分的保质期至关重要。而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稳定性则受到众多可变因素的影响:温度、微生物污染、酸碱度或者缓冲溶液。

此外,本文还将讨论为什么产品性能的问题并不总是应当归罪到稳定性问题上。在生产过程中的因素也许才是罪魁祸首。

蛋白质的特性

蛋白质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催化反应或者特异性吸附功能的柔性分子聚合物。催化反应和特异性吸附位点上的氨基酸的空间构相是由这些氨基酸相互之间,以及溶剂、溶质分子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蛋白质分子由亲水和疏水氨基酸组成;这样的一种组成使得蛋白质在水溶液中会自然折叠,让更多的疏水氨基酸折叠聚集在球形蛋白质内部,而让更多的极性氨基酸暴露在能与水结合的表面。

其他起到交联效果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螯合作用以及共价键(比如:二硫键)。其中一些相互作用力对于诸如冷冻、干燥等相变产生的影响非常敏感。

干燥稳定性问题

尽管大多数可特异性吸附的蛋白质在溶液状态的自然构象下发挥作用,但干燥或者冷冻状态仍然是稳定保存的首选。在这些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诸如蛋白酶、氧化剂等有负作用的溶剂与蛋白质的频繁碰撞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但是通过干燥或者其他相变方式,比如沉淀和冷冻,将溶剂从蛋白分子中去除,将可能损害蛋白质的功能构造。这些相变可能使通常折叠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氨基酸暴露在分子表面,从而造成蛋白质分子通过疏水表面与其他分子结合,导致蛋白质分子的变性。

干燥的方式包括自然风干或者冷冻干燥,例如试剂瓶中结合物的干燥、塑料板或者膜材料上包被抗体的干燥。需要注意避免的是在一系列步骤中无意识间发生的干燥,可能是由于同时操作一大批例如平板或者试管等包被产品而引起,也有可能是由于工作在极其干燥的环境而引起。

在要干燥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溶质来防止蛋白质变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持蛋白质稳定的方法。这些溶质的特点是都具有亲水基团,这些基团通过掩盖疏水性氨基酸从而达到稳定蛋白质功能构造的作用。因此,由于在干燥时溶剂的去除会促进蛋白与蛋白,尤其是蛋白与固相表面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干燥前加入稳定剂非常重要。

商品化稳定剂的使用

商品化稳定剂同样适用于保质期的优化。在一个实验中,96孔聚苯乙烯板(Immulon 2; Dynex Technologies Inc.; Chantilly, VA)上包被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分别采用以下试剂作为稳定剂:Stabilguard biomolecule stabilizer (SurModics Inc.; Eden Prairie, MN)、 Stabilcoat immunoassay stabilizer (SurModics Inc.)、Superblock blocking buffer (Pierce Chemical Co.; Rockford, IL) 以及牛血清白蛋白 (BSA)。其中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阴性对照。然后将这些平板干燥并密封保存在放有干燥剂的铝箔袋中。室温保存一段时间后,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平板被用来进行夹心法酶联免疫测定,而多克隆抗体包被的平板则进行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抗原的直接吸附测定。

图1 单克隆抗体在室温下稳定性的研究

在室温下保存18月后,除了以BSA作为稳定剂的单克隆抗体外,所有单克隆抗体样本的活性回收率都在比较好的范围70-80%(见图1);而多克隆抗体的实验结果则表现出更显著的差异(见图2)。但是,关系到稳定剂Superblock的50%活性的损失,似乎发生在干燥的过程中,而在其后的保存过程中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活性水平。从实验可以看出多克隆抗体比单克隆抗体更加存在活性损失问题,这表明在测试多种产品时可能有必要找到针对每个体系的最适稳定剂。

图2、 多克隆抗体在室温下稳定性的研究

干燥方法的影响

无论是干燥方法还是保存条件,想要保持稳定都有很苛刻的要求。当蛋白应用到膜上时,通常要求非常快速的干燥或者冻干,以保持蛋白最佳性能和活力。而对于平板、试管或者微珠的蛋白包被来说,相对于快速干燥,确保组分的彻底干燥则更为重要。为了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期,所有干燥后的产品都需要保存在放有干燥剂的密闭容器中。

我们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抗体在室温下保存6到12个月后活性的影响,最后得到下列数据(见图3)。在这个实验中,为了比较不同干燥方法的影响,在96孔板中加入抗兔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孵育,然后洗板,接着在同一块板的不同位置分别加入Stabilguard biomolecule stabilizer 和Superblock blocking buffer,孵育后吸除。最后这些96孔板通过下列常用的方法进行干燥:

• 室温(20–24°C)下,相对湿度为16%的烘房中干燥4小时。

• 室温(20–24°C)下,装有干燥剂的密封塑料袋(相对湿度为23%)中放置4小时。

• 37°C 下,相对湿度为26%的烘箱中烘干2小时。

作为负对照,在室温下,将一些板放入不含干燥剂的潮湿的铝箔袋中,密封保存90分钟。

这些经过干燥的平板接着被密封

图3 抗兔单克隆抗体活性保留的百分比;这些抗体均经过Stabilguard 或者Superblock 处理,并分别采用4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包括一个未干燥处理的负对照),最后在室温下保存6到12个月。

在放有干燥剂的铝箔袋中并在室温下保存,以便对长时间的稳定性进行评估。抗体活性的回收率通过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得到,其中兔源抗体作为待检物,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作为夹心法中的第二抗体。在检测的时候,新近包被一批平板(即不进行干燥处理)作为标准对照或者100%活性值对照。

虽然这几种干燥方法并不是截然不同,但使用烘房的干燥方法总是表现出最好的结果。而对于长时间保存在不含干燥剂的铝箔袋中的那些负对照平板,则很容易观察到活性的明显丢失。

溶液状态的稳定性问题

虽然抗体、酶以及其他诊断用蛋白在水溶液中处于天然的机能状态,但这并不是它们最稳定的状态。在溶液中,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着蛋白的活性功能:

• 蛋白质分子变得更加柔韧易折,从而倾向于改变构象。

• 蛋白质分子和其他分子以及容器壁的碰撞频率增加了。

• 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增加了。

• 对温度升高和蛋白浓度降低造成的影响更加敏感。

• 蛋白质更易被氧化。

通常来说,溶解的蛋白质分子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蛋白浓度下最为稳定。在刚好高于冰点的时候,蛋白质分子拥有较少的动能,而这些动能是蛋白质“摆脱”其能量最低的功能构造所必需的。(前面的表述可能不是很好理解,解释如下:蛋白质的自然折叠结构是自由能最低的构象,若要改变蛋白质的构象,比如蛋白变性,则需要能量来实现;因此蛋白在低温下能量较低,也就不容易变性。)在溶液中,部分蛋白活性的损失是由容器壁的吸附、寡聚酶的解聚以及氧化剂、水解酶、微生物等痕量污染物对蛋白质的灭活等原因造成的,而在越高的蛋白浓度下(毫克每毫升范围或更高),损失的蛋白活性占蛋白总活性的比例也就越低。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