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免疫学技术> 抗体抗原实验>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

关键词: 鼠疫杆菌来源: 互联网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属于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鼠疫(plague)的病原菌。也是帝国主义使用的致死性细菌战剂。鼠疫杆菌为短小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或称封套)。在病灶标本中及初代培养时,呈卵园形。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呈短链排列。

 

鼠疫杆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小时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24小时孵育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小时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从菌膜向管底生长出垂状菌丝,呈钟乳石状。

 

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死亡,在-30℃仍能存活,于5~10℃条件下尚能生存。可耐直射日光1~4小时,在干燥咯痰和蚤粪中存活数周,在冻尸中能存活4~5个月,但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四环素敏感。

 

人体对鼠疫杆菌无天然免疫力,容易感染。患过鼠疫病愈者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取检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10分钟,然后进行革氏或美兰染色,镜检观察鼠疫杆菌的形态特征。将检材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龙胆紫血琼脂平板及厚金格尔(hottinger)琼脂平板上。28℃孵育48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必要时,接种厚金格尔斜面和肉汤,作噬菌体裂解、凝集或沉淀试验等进一步鉴定。确诊第一例鼠疫报告时,须作豚鼠皮下或擦皮接种试验。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