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创中国”搭桥牵线 企业“乘风”日新月异

2023.6.1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72.shtm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为推动菏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菏泽市科协主动作为,抢抓“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搭好平台、架好桥梁、当好红娘,促进企业家“所需”与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打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断点堵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菏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齐鲁故地多才俊,好汉之乡赓新章。菏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科技创新成色越来越足。

64905391e4b00d9f0ea10e5a.jpg

海迪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中,工人们正在制作医用手术缝合线    山东省科协供图

科协“穿针引线”  研企牵手“联姻”

有人说,医疗器械行业产能全国看山东,山东看菏泽,而菏泽要看成武。难以想象,一个常驻人口仅仅60万人的小县竟然培育出这么一个大产业。

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起初,成武县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尚处于“少年时期”,企业发展弱、产品单一。而技术,便是这些医疗器械企业最关键、也是最棘手、更是最难以解决的难题。

2022年1月,成武县召开两会,两会期间,成武县科协主席王春梅在与县医疗器械产业协会会长王继存偶遇。王春梅说,为何不发挥科协组织的专家智力优势,借助科创中国平台,帮助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呢?

菏泽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樊玉占认为,只有构建学会、专家与地方政府、企业互惠共赢的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实现可持续发展。

菏泽市科协通过建立政府、企业、学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学会服务站等创新平台,带动学会、专家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广泛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在地方转化,让企业得效益,专家得红利。

2022年2月12日,新年伊始,成武县科协一班人就来到县医疗器械产业协会,与协会会长、副会长及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座谈交流,了解每个企业的发展现状、主打产品以及技术、人才、项目需求,着手协同创驱基地项目的申报。

菏泽市科协着眼信息不对称、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按照“科协主导、联络员推动、各方有序参与”的组织模式,组建试点市建设联合工作组、科创联络员、“科创中国”平台联络员等三支服务队,开展科技成果和需求双向精准匹配对接工作。

科协就像一名“红娘”,牵起了一条“红线”,让科创与企业连在了一起。一项项成果签订,一个个项目落地,簇拥着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向科技化、多元化的蝶变。

菏泽市科协副主席李春华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精细对接供需两端,才能降低前期企业、专家交流沟通成本。”

如今,王继存喜上眉梢:“科创中国让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插上了创新的翅膀,让我们走上了科技兴企之路。”

科技赋能“羊”帆起航

提起菏泽单县,最先想到的便是羊肉汤。2021年6月,中国科协批复菏泽市为“科创中国”第二批试点市,单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单县“科创中国”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科创中国”各项工作。

为全面形成“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协同作战合力,菏泽市委市政府两办先后印发《菏泽市“科创中国”试点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菏泽市“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方案》,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试点市建设工作,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协同齐力共建的科创大格局。

羊肉汤产业作为单县的重点产业之一,如何能够走出新方向,拥有新引擎呢?

第一步便是聚焦凝聚合力,未雨绸缪,下好科研平台打造先手旗。单县以产业链为载体,以质量提升、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依托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采取多种形式打造产学研融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羊肉汤产业的“借力升级”和“借船出海”。

同时,抢抓乡村人才振兴的东风也十分重要。菏泽市科协坚持以“科创中国”为载体,积极开展人才引聚工作。

樊玉占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近年来,菏泽市科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流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促进科技供给与服务需求有效对接,积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力量。

目前,菏泽市科协推动签约招引人才项目183个、引进人才235人,引育重点人才145人,开展高校合作事项93项,与53所高校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同时,单县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工程,开展肉羊养殖技术培训班,实现村村都有“技术指导员”,户户都有“养羊明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4月4日,在菏泽市“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单县被授予“菏泽市‘科创中国’示范县”称号。截至目前,单县的标准化羊肉汤连锁店达到80家,授权企业46家。

“废弃”羊肠衣“变废为宝”

不仅羊肉汤出名,单县还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羊肠线生产基地,拥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早在2016年就获评国家火炬医用可吸收缝合线特色产业基地。

山东博达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将人们几乎“废弃”的羊肠衣“变废为宝”,转化为医用缝合线,是全国仅有的2家拥有以羊肠为原料的缝合线注册证企业之一。

“在核心技术上,我们依然存在‘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心结。”该公司董事长张玉福说。

“科创中国”工作让张玉福看到了希望。“只要有方向,就算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单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启创对他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尽快促成合作,春节假期,单县科协工作人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连续奋战。

通过“科创中国”人才资源优势,单县科协帮助博达医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联络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等该行业领域内专家团队,解决了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将人们几乎“废弃”的羊肠衣“变废为宝”,转化为医用缝合线。

“真要好好感谢‘科创中国’这项工作,做梦也想不到能通过它推动了科学家和我们的合作,解决了产品创新的大难题!”张玉福激动地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近两年来,在菏泽市科协积极推动下,已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需求55个,转化落地科技成果43项,签订技术项目合作协议98个。

“科创中国”,在鲁西南这方热土正星火燎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