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探索构建环境宜居指标体系

2014.9.15

  上海市日前积极探索构建中心城区“环境宜居区”指标体系,结合中心城区的特点,确定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土壤环境、声和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宜居与低碳化水平、物质循环与资源承载能力、环境管理水平8个一级指标和47个二级指标,通过对指标说明、确定依据、来源、计算方法、历程分析、与国内外城市比较、与发达国家对比和目标设定8个方面对每个指标进行了研究。

  作为中心城区的上海市闸北区近年来在环境宜居区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因此,闸北区环保局主动请缨,担纲了中心城区“环境宜居区” 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历经两年,在上海市环保局的支持和不少生态环境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完成了中心城区“环境宜居区”指标体系的建立,得到了上海市环保局的首肯。

  ■中心城区环境宜居意义重大

  中心城区大多是一个城市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

  宜居城市是城市环境、居住、交通、社会文明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对城市宜居性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有助于建设环境宜居城市。而中心城区通常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因此,加强中心城区的环境宜居建设意义重大,对整个城市具有辐射作用。

  根据《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上海市中心城区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包括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也纳入都市功能优化区。

  根据《规划》,这部分地区重点加强区域内的统筹协调,优化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高端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和生活品质。

  参与项目的专家们认为,环境宜居区指标体系的建立,体现了“多介质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生活的宜居性和环境管理绩效”等因素,设定了权重,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对宜居现状进行了验证,对于推动中心城区的环境宜居性建设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

  综合了亚洲银行提出的城市环境宜居指数,一些体现中心城区的特有指标也被列入体系中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修光利参与了本次项目的研究策划,据他介绍,宜居城区的8个一级指标是综合了亚洲银行提出的城市环境宜居指数确定的。亚行的指标体系包括了水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地土壤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宜居、环境管理这8个方面。而上海中心城区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尺度小,二是通常工业污染源少,三是大部分为建成区,供水、供电等体系都已经生成,因此,将水资源指标调整为物质循环与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同时将生活宜居调整为生活宜居与低碳化水平。

  每一项一级指标下面的二级指标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据修光利介绍,一部分二级指标是根据已有的国家级评选及现有的城市指标体系来设定的。比如,在水环境二级指标中,地表水功能达标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废水排放量、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网络等指标,本身就包含在环境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上海环境友好型城市、宜居城市指标、优美乡镇指标中。

  “另外,城考、生态文明考核等已有的指标也成为了二级指标的重要来源,比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等。”修光利告诉记者。

  同时,一些体现中心城区的特有指标也被列入进体系中。比如智能化地面公交系统指标,属于宜居城市指标中生活便利度中交通类范畴,而交通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枢纽,表征这一地区的经济发达能力和前景,体现交通便利性,反映推进低碳化工作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能够体现中心城区人流汇聚,客货运发达的特点。

  此外,据专家介绍,在研究过程中,项目通过指标说明、确定依据、来源、计算方法、历程分析、与国内外城市比较、与发达国家对比和目标设定这8个方面,来对每个指标进行研究。

  ■对指标权重开展问卷调查

  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气环境,其次是水环境、土壤和土地环境、声和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宜居与低碳性和环境管理居后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项目对上海市闸北区环境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网上电子问卷和纸质版问卷调查,从而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以测算环境宜居各个指数的权重。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环境宜居指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气环境,其次是水环境、土壤和土地环境、声和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宜居与低碳性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居后。

  据介绍,这一结果与环境宜居城市的指标权重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有所不同。亚洲开发银行城市环境宜居指数中,权重最大的是大气环境0.17,生活宜居性的权重是0.16,水环境是0.14,水资源(等同于本项目的物质循环和承载力)是0.14,环境管理是0.13,生态环境是0.10,固体废物(土壤)是0.08。

  “两个指标体系之间的区别是与指标设定的二级指标相关的,比如在亚行的指标体系中,固体废物主要针对处置率,并没有纳入土壤环境质量,因此权重较低。此外,上海市最近几年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大大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这也是大气环境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修光利告诉记者,“同时,中心城区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相对比较集中也是这两个体系有所区别的原因。

  对水环境指标各因子的权重调查可知,污水处理率、地表水功能达标、地下水监控相对比较重要,而企业的排放达标情况相对略低。

  对大气环境指标各因子的权重调查可知,公众对于空气优良率非常关注,接近20%的比率。其次是扬尘,这说明扬尘控制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比较重要。重点企业的排放、总量控制完成率以及排放强度下降率也值得关注。公众对于清洁能源替代和机动车检验率并不重视。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