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立法三年,儿童安全座椅仍旧“叫好不叫座”?

2024.6.01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今年6月1日是儿童安全座椅首次被写进全国性立法整三年。关于诸如儿童安全座椅是智商税吗、值得买吗、比自己抱着孩子更安全吗此类问题的答案,似乎应该毋庸置疑。

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在中国多城市开展的一项关于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及立法态度的调研(以下简称调研)显示,0~6岁儿童家长组中,67.53%的受访者为孩子配备了儿童安全座椅,其中33.48%的家长表示孩子在乘车出行时“总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而实际“总是使用”率仅为两成。另外,仍有75.43%的受访者存在怀抱?童乘?这种高危?为。

“由此可见,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加强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功能性和各阶段儿童适用性等多方面的科普教育。”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和执行总监崔民彦告诉《中国科学报》。

儿童安全座椅“总是使用”率低下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伤害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数据显示,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后者的3倍。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也以该科室的调研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儿童中,1岁以下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儿童全部是机动车乘客。所有车内的创伤性颅脑损伤儿童无一例安装儿童安全座椅。

为什么儿童安全座椅的配备率和“总是使用”率这么低呢?

调研显示,“孩子一直哭闹,影响出行安排”是0~6岁儿童家长放弃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有些侥幸心理,感觉一次不用应该不会有问题”,二者占比超过80%。

“另外,我们发现,孩子在不愿意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时,祖辈是最先妥协的人,其次才是妈妈、爸爸、保姆等人。”崔民彦表示,不同于西方家庭,中国家庭中祖辈大多深度参与孙辈生活,照料其起居,基于“隔代亲”或认知不足等因素,他们最易向孩子妥协。这反映出,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教育方面,祖父母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群。

而在0~6岁儿童中,新生儿或不足一岁的婴儿,尤其易被家长误认为乘车出行时不需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他们觉得孩子那么小,还没学会坐,身体也那么软,怎么能放进儿童安全座椅呢?不如我抱着,等他会坐了再放进儿童安全座椅里。”崔民彦说。

调研显示,75.43%的家长存在抱着儿童乘车的行为,其中12.55%的频率为经常。“但是,抱是抱不住的。”崔民彦解释,在发生碰撞时,家长要抱住孩子的约束力约等于小孩的体重乘速度,这意味着即使你车速很慢,哪怕是每小时30公里、小孩只有10公斤,那也需要300公斤的约束力,而这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力量范围。

“所以不要觉得我们又不上高速,就在市区开开,距离很短,车速也很慢,不用也没关系,或者在快到家时因为孩子哭闹就提前拿掉座椅。其实很多事故就发生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崔民彦建议,家长应让孩子从小养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习惯,让“他一上车就知道那是自己的专属位置,就像喝水要用自己的杯子一样自然”。

安全带不能替代儿童安全座椅

“就像儿童吃药需要儿童剂量,儿童出行也需要儿童安全座椅,而不是专为成人设计的安全带。”崔民彦解释,三点式安全带约束的是成人身体支撑力最强的部位,即肩带约束在肩部,途经锁骨和肋骨,腰带约束在髋部的胯骨处。若儿童使用安全带,则腰带约束在腹部,肩带约束在颈部边缘,这恰恰是儿童比较柔软、脆弱的部位,一旦汽车发生碰撞,极易引起腹部损伤、肠胃出血或颈部勒伤等。

除了安全带,中汽中心汽车测评管理中心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试验运行负责人王天华还表示,儿童如果坐在副驾驶位,汽车发生碰撞时弹出来的安全气囊也是一个潜在威胁。“很多人不知道气囊是通过使用少量炸药迅速充气的,而且根据C-NCAP试验采集的数据,气囊弹出瞬间的速度和高铁速度相当,如果直接打到人的身上,特别是正处于发育中的儿童身上,极可能造成头、颈、胸等部位受损,甚至死亡,后果不堪设想。”

王天华补充,即使气囊没有爆出,坐在副驾驶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安全带约束不佳而撞到仪表盘或挡风玻璃上。然而调研显示,仍有16.82%的儿童乘车时坐在副驾驶位。

相比之下,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体形设计,且通常为五点式约束系统,即肩部两个点、臀部两个点、两腿之间一个点,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身体和头部。“三点式受力点只有三个,发生碰撞时冲击力比较集中,易伤及儿童脆弱的骨骼,五点式可扩大受力面积,更大程度地分散撞击力,从而减少局部骨折等伤害。这也是为什么赛车会更倾向于选择五点式安全带。”王天华说。

目前,儿童安全座椅分为反向式、正向式和增高垫,分别适用于不同身高、体重和年龄的儿童。崔民彦介绍,身高在1.4米以下的儿童,一般年龄在0~26个月,体重在0~13kg,适用反向式安全座椅;年龄在26个月至4岁,体重在13~18Kg,适用正向式安全座椅;年龄在4~12岁,体重在18~36Kg,适用增高垫。此后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安全带。

“欧洲标准要求15个月以下的婴儿必须使用反向式安全座椅,但我们鼓励更长时间的反向安装。”王天华表示,这样能在交通事故中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头颈胸,也能减少紧急刹车状态下的儿童损伤。同时,反向式安全座椅可让孩子与监护人面对面沟通,有助于增加其乘车安全感和舒适感。

在购买时,王天华建议家长选择拥有3C认证、研发历史较长的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系统,因其稳定性更强、性能更有保障、安装便捷性更好。“但要注意甄别3C证书的有效期,防止过期认证,或实际产品与认证产品‘偷梁换柱’的不对应情况。”

另外,王天华表示,中汽测评每年都会对市面上的一些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测评,并将性能较好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官网上公示。“一旦公示,表明它们都通过了真实的碰撞试验,消费者可以放心选择。”

相关法律影响力远远不够

今年是儿童安全座椅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年,然而在对已孕家庭已配备和计划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原因调查中,仅有2.79%的准父母是出于法律法规的要求。“这表明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规在公众间的传播力和对家长配备行为的影响力都远远不够。”崔民彦说。

此前,诸多专家呼吁,应对儿童安全座椅强制使用和儿童乘车安全制度进行更细致、操作性更强的法律规定。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李巍涛等人曾撰文指出,儿童安全座椅若能顺利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并对目标人群的界定标准、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予以适当规定,儿童乘车安全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在崔民彦看来,还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比如,交警在执法时应严格检查儿童搭载汽车出行时,驾驶者或家长是否存在将其放置于副驾驶位或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不安全行为,并对此类人群加强现场普法教育,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另外,关于儿童安全座椅配备和使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常态化,防止出现“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宣传现象,要形成可持续性影响。

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方面,崔民彦建议,商家除附赠说明书,还应向购买者现场演示,避免后续错误使用而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对于最易放弃使用的祖辈人群,可在老年大学、社区等场所加强对老年人群的科普,更新其育儿观念,增强他们的儿童安全意识。

在公共服务支持方面,崔民彦认为,出租车、网约车等各类车型应具备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条件,并对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开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技能培训,以满足乘车人的需求;针对儿童安全座椅体积大、重量重、不易携带的问题,高铁站、机场等应完善其托运服务,方便乘客易地也能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从技术角度而言,儿童安全座椅的适用性、易用性也是C-NCAP考察的重要指标,当前确实存在不看说明书很难安装正确的现象,所以未来还要继续优化。毕竟,如果大家都因为不会用而不想用,那么再安全的儿童安全座椅也无法实现保护儿童安全的设计初衷。”王天华最后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