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卢耀如:灾害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014.8.06

126031_201408061750331.jpg

卢耀如

   汛期以来,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不断遭遇暴雨侵袭,随之而来的还有等级不断升高的地质灾害风险。快速推进的城市化面临地质环境尤其是地质灾害的严峻考验,出现了许多存在高风险甚至是“不设防”的城市和村镇。“如果城市化进程太快,基础设施却跟不上,特别是对当地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没有适时规划设计,就会面临多重风险。灾害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分析道。

  “根据很多城市的相关统计,起码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城市,受到不同类型灾害的威胁,包括直接的地震灾害、洪水灾害等,另外在一些城镇边缘存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险,主要是气象-地质灾害链。”他表示,除了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在东南沿海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增加,环境的恶化则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性。

  《韩非子·喻老》 中讲述了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的过程,疾在腠理、肌肤、肠胃,尚可医治;病在骨髓,则“无奈何也”。

  “我国大城市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应当做多方面的储备,比如安全避难所需要规划,主干道交通应该保持受灾中仍可以安全通行,另外断水、断电时候如何应对,安全应急水源和能源等都要考虑。”卢耀如坦言,我国城镇的防灾能力仍然非常脆弱。“要增强防灾能力并不容易,需长期投入,在防灾、减灾的思路与具体措施上仍需加强研究。一座城市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确保安全,这是一个大问题。

  卢耀如认为,我国的城市目前应对灾害主要方式是防范,进行有规划的避险。比如,香港有七百多万人,地少人多,同时饱受强台风、暴雨引起的风灾、水灾以及泥石流、滑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威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香港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以及政府预警体系,使得香港的地质灾害得到很大程度的防治。

  另外一个应对灾害方式是防灾保险。“灾情发生以后,防灾保险相当于集中大家平常的一些费用,积少成多,再投入到有需要的大型救灾中去。”他建议国家应多方面设置防灾减灾基金。

  卢耀如认为,进行城镇规划与大工程建设,都必须做好地质环境勘测研究,做好灾害防治的评估。特别是大型工程,设计和勘测单位应当分开,以客观调查、勘测与正确评价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在处理地质与生态环境问题时,需做深入的反思,主要涉及到城镇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很多项目建设基础都与地质有关系,如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而忽视地质勘察,出了问题归咎于地质条件不好,推卸责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