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过敏性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检查介绍

2023.5.30

  1.血常规

  可有外周血像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尿常规

  肉眼或镜下血尿;白细胞尿,如经Wright染色,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可见轻、中度蛋白尿,罕见超过3g/d。如产生大量蛋白尿则应考虑合并肾小球受损。

  3.血生化

  BUN、Scr升高,血免疫球蛋白IgE偶有升高,血中可测得抗TBM抗体,部分患者可见血肌酐急性升高。

  4.肾活检病理检查

  本病病理改变为双侧肾脏弥漫性病变,肾间质弥漫或多灶性的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的间质水肿,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乃至坏死;肾小球多正常,部分患者可见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

  (1)光镜检查肾活检可见累及整个皮质的弥漫性间质水肿,中度到严重的间质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一般在较早时间出现并迅速消失,由于临床上对本病病例的肾活检常进行较晚,组织中嗜酸性细胞增多可能已不明显,小管改变包括白细胞浸润,其特征性表现是紧密围绕小管外面的单层小、中淋巴细胞浸润,而其他淋巴细胞位于小管基膜对面的位置以及紧密连接的小管上皮细胞之间,可伴或不伴小管基膜破损。

  (2)免疫荧光检查部分病例可见IgG线样沉积,偶见沿小管基膜有C3沉积,这些表现主要见于甲氧西林,青霉素或苯妥因引起的ATIN。

  (3)电镜检查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显著扩张,远端小管病变较近端小管严重,皮质小管的管周基膜增厚并分成多层。

  (4)非甾体类抗炎药肾病病理改变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ATIN的病理变化与上述其他药物引起ATIN不同,常伴有肾小球受累。

  5.其他

  B超和核素检查显示双肾体积增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