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余 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严秀平课题组

个人简况:           严秀平,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62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市,1981年毕业于浙江台州师专(现为台州学院)化学

应用方向:环境分析 联用技术 生物无机 先进材料 金属组学 原子光谱 化学生物学 分子探针 分子印迹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5年,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聂荣臻元帅和我国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亲切关怀下,由著名有机化学家陈茹玉院士和农药化学家李正名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其

应用方向:农药学 元素有机 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杂原子有机化学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为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学科交叉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增强创新能力,2001年10月,学校决定对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若干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组)、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和低温强磁场

应用方向:原子分子科学 低维物理与化学 量子物理 量子信息 微尺度 生物信息学 材料 纳米 生物大分子 Bio-X 计算科学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组建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5年1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9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天然药物 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 新药研发 分子药理学 核酸化学及核酸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药物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4年生命科学院获得国家“985工程”立项支持,投资3000万元开始建设“985工程”省部级创新平台——“空间生物技术实验室”。经三年的建设,该实验室于2007年获得首批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正

应用方向:分子生物学 生物医学 生物大分子 药理学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医学材料 免疫学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4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依托单位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主任曹务春研究员,副主任杨瑞馥研究员、祝庆余研究员、曹诚研究员。 实验室以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为研究方向,以国家生

测试服务:病毒检验

应用方向:病原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检验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2008年批准成立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2004年组建的分子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2 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3名、百人计划入选者5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70名。实验室现任主任为赵国屏院士,学术委员会主

应用方向:合成生物学 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开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动态结构实验室的基础上, 于1987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方

应用方向:结构生物学 结构化学 生物化学 单分子检测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于2007年10月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正式被批准列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本实验室从事抗肿瘤药物研究十多年,在抗肿瘤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抗肿瘤天然产物分离、提取,结构修饰,新化合物

应用方向:抗肿瘤药物 肿瘤 肿瘤药效学 肿瘤诊断与治疗 肿瘤细胞 抗肿瘤新药

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个以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融合为基础的崭新学科领域。它的发展不仅将对相关学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医药、农药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应用前景的领域之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3年厦大化学化工学院设立化学生物学本科招生专业

应用方向:化学生物学 天然活性物质 药物化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识别 疾病诊断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是国家计委1985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有机

应用方向:有机合成化学 复杂有机分子的全合成 生物与药物化学 化学生物学 有机材料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2003年7月签订共建协议,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学研究机构。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建院目标是: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在生物医药

测试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

应用方向:生物医药与健康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依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科院化学所。在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分子反应动力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门重点实验室

应用方向:物质结构 化工材料 材料化学 纳米 纳米化学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高分子 生命科学 生命化学 能源 能源环境材料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Polymer Ecomaterial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工程实验室,根据国内外生态环境材料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应化所在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研究基

测试服务:聚乳酸类生物基材料

应用方向: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聚乳酸类生物基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教授领军。自2005年11月获批建设以来,以微生物代谢途径揭示与改良为目标,开展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代谢基因的克隆、生化和调控机理的解析、新型代谢物的设计和组合生物合成、分解、代谢互作以及代谢产

应用方向:微生物菌种的筛选 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 代谢基因的克隆 新型代谢物的设计 生化和调控机理的解析 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评价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南京师范大学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生物医药材料测试服务中心基础上,于2007年10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入建设计划。 实验室以化学与生物学为主要支撑学科,以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与相关应用器件开发为重心,力争在抗凝血及医药材料、生物检测技术与研究方法等领域建成国内一

应用方向:生物医用材料 抗凝血材料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开始建设,1990年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验收,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通过了1995年、1999年、2003年和2009年的四次评估。 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

测试服务:有机化学

应用方向:有机化学 小分子药物成份分析 化学生物学

厦门大学醇醚酯国家工程实验室

    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8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10月12日在深圳高交会正式授牌。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国家发改委资助1200万元,厦门市地方配套1600万元,厦门大

应用方向:催化材料 水煤气变换 甲醇低碳醇合成 绿色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系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于1999年整合而成。 职工和研究生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3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研究组41个。本所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昆虫学均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或博士学

测试服务:植物生理生态 生物研究

应用方向:植物生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