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ADME/PK)是药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多学科合作开展新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代谢研究贯穿药物研究与开发始终。在药物合成、筛选前,采用计算机辅助预测化合物代谢性质,可尽早淘汰代谢性质不良的化合物, 缩小合成、筛选范围,提高新药发现概率。在药物结构优化阶段,采用多种体内、外代

应用方向:ADME/PK 药物代谢 药代动力学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是院级大型仪器科学研究的平台。满足本院及校内师生的科研测试要求的同时,中心也对国内外的各科研单位和公司研发机构开放,提供部分物质结构、成分与物性的分析测试服务。 天津大学化工学科体系完整,传统优势领域实力雄厚,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在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脂组学 中药指纹图谱 蛋白和核酸构象 分子设计 高分子 粒径分布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研究中心生物大分子室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药物开发,新药临床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       中国药科大

应用方向:临床 药代动力学 药物筛选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为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学科交叉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增强创新能力,2001年10月,学校决定对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若干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组)、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和低温强磁场

应用方向:原子分子科学 低维物理与化学 量子物理 量子信息 微尺度 生物信息学 材料 纳米 生物大分子 Bio-X 计算科学

山西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山西师大分析测试中心是我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起来的山西南部最大的分析测试实验基地。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分析测试中心在仪器设备、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都得到长足的进步,逐步成为我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 分析测试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校内的教学

应用方向:有机化学 药物分析 荧光光谱 材料 微结构 形貌 物相 环境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组建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5年1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9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天然药物 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 新药研发 分子药理学 核酸化学及核酸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药物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严纯华教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徐光宪、黎乐民、黄春辉和高松教授,长江特聘教授3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 实验室坚持

应用方向:新能源材料 薄膜器件 太阳能电池 无机固体化学 光电功能材料 微米纳米材料 碳纳米材料化学 复杂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化学 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 无机电光材料 纳米材料与纳米 稀土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1990年起向国内外开放,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实验室为无机化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无机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游效曾院士, 实验室主任为郭子建教授。 实验室立足于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学术方向是

应用方向:功能配合物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固体无机化学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单位,是在1994年2月成立的,1995年5月正式揭牌,1999年9月为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历了教育部1998年开放实验室的统一评估和化学学科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部门开放实验室联合评估,分别取得了在部门

应用方向:高分子 聚合物 生物大分子 材料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4年生命科学院获得国家“985工程”立项支持,投资3000万元开始建设“985工程”省部级创新平台——“空间生物技术实验室”。经三年的建设,该实验室于2007年获得首批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实验室,正

应用方向:分子生物学 生物医学 生物大分子 药理学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医学材料 免疫学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 近十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药研究进入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新时期。一些新兴学科越来越多地渗入到新药的发现和前期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己经完成,理论和结构生物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与药学研究的交叉、渗透

应用方向:药物设计 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 中药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学科交叉,重视自主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中科院等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以及实验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药物制剂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多肽分析 免疫

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结束后实验室领导换届,由许智宏院士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各类科研人员50人,有独立运行的课题组20个,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1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生物药物研究 植物发育 功能基因研究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信息 基因进化

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教授领军。自2005年11月获批建设以来,以微生物代谢途径揭示与改良为目标,开展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代谢基因的克隆、生化和调控机理的解析、新型代谢物的设计和组合生物合成、分解、代谢互作以及代谢产

应用方向:微生物菌种的筛选 代谢产物的发现和鉴定 代谢基因的克隆 新型代谢物的设计 生化和调控机理的解析 代谢产物的生物效应评价

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通过认定,目前主要在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生物化工、药物筛选等领域进行环境友好型生物制品的研发,主要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修复剂、微生物饲料、转基因植物、药食用真菌、蛋白质和多肽多糖药物以及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等生物制品。 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课题6

测试服务:微生物 生物化工

应用方向:药物筛选 微生物农药 转基因生物 蛋白质 多肽 生物大分子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开始建设,1990年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验收,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通过了1995年、1999年、2003年和2009年的四次评估。 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

测试服务:有机化学

应用方向:有机化学 小分子药物成份分析 化学生物学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的前身“生命科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生命学院”,成为学校第十五个专业学院。学院的设立是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在“十五”末,把握国际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

测试服务:生理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学 物理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力学

应用方向: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生物材料 药剂学 药理学 生物力学 微生物学 药物化学 生理学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组建,1992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本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上重要的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现有研究人员 66名,其中研究员19名(含中科院院士4名),副研

测试服务:分子反应动力学

应用方向:分子反应动力学

结构生物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

·科室简介: 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12月, 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批准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任为陈主初教授。 总体定位: 将蛋白质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思路、策略有效整

理论与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早在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就组建了量子化学研究室,并于1982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在此之前(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