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主要由原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无机室、有机室、物化室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保证化学分析测量量值准确一致。同时致力于: 建立与国际等效一致的化学计量基标准平台,研制基标准物质;

应用方向:标准物质 分析方法学 国际比对 化学计量 基准物质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江南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依托单位,在两校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食品科学)的基础上,以两校各自的“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两所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研究基地的优势资源,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建设。该重点实验室填

应用方向:食品加工 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学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依托科技创新长期积累起来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1999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并于当年通过计量认证(CMA),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第三方实验室地位。2004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检测数据可获得国际互认,成为可为社

应用方向:微生物 致病菌 代谢分析 空气质量 生物降解 防腐 环境安全性评估 水质分析 酶 技术咨询

青岛东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东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区、中国"橡胶谷"---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以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省橡塑材料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研究所、山东省分析测

测试服务:成分分析 配方分析 有害物质分析 重金属分析 未知物分析 性能检测 老化检测 材质鉴定 配方还原

应用方向:橡胶 塑料 油品检测 矿产检测 煤炭检测 石油检测 金属材料 纺织品 建筑材料检测

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先进建筑材料实验室是在原国家建材局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6 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3 年被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属学科为材料学,依托单位是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由 卢忠远 教授担任,香港科技大学 李宗津 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孙伟院士任副主任。实验室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固体废弃物 核废料处置 核辐射防护 放射

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环境稳定同位素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同位素的研究与测试领域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实验室与欧洲7个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展开积极的合作,参加了国际比对,实验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实验室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USGS的标准物质对相关结果进行标定,采用国际标准测定方

测试服务:硫同位素δ34S‰ 碳同位素δ13C‰ 氮同位素δ15N‰ 氧同位素δ18O‰

应用方向:同位素 环境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源于1994年成立的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月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开始启动部属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在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实

应用方向:海洋环境 海洋 海洋生态 海洋资源生物学 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与评价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过程研究 环境 环境化学 环境监测 环境监控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建成的具有国内一流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是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一体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环境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将成为我省环境保护领域

应用方向:水样检测 废水分析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配套362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的。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俞俊棠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曲音波

应用方向:生物质转化 资源微生物利用 食品发酵 生物发酵 分子生物学 生化工程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是目前我国轻工造纸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1989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国家级重要基地。 现任实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 制浆化学与技术 造纸技术与功能材料 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数字印刷与纸媒传播技术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于2002年被农业部批准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遥感室。实验室以农业遥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集成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支持下的作物、

应用方向:农学 生态学 气象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随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全球范围

应用方向: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 深部土力学特性及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 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 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研究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年8月建成。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该所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郊,面对波光浩淼的东湖,背靠风景秀丽的珞珈山。所舍占地面积26公顷,生活和工作设施齐全,环境幽雅恬静,交通便利,是理想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追求学业的园地。实验室先后于1996年和2001年

应用方向:水体、环境样品分析 水体检测 水质 水质环境检测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湖泊生态学

西安热工研究院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一般称“西安热工研究院”,简称“西安热工院”,英文缩写“TPRI”),是我国电力行业国家级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研究与热力发电技术开发的机构。主要专业于1951年在北京创建,1965年迁址西安成立西安热工研究

测试服务:电站材料 清洁燃料 在线监测

应用方向:清洁燃料 汽轮机 电站性能与调试 能源电站材料 电站自动化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本所以近代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为主要学科,优先发展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积极开拓环境地球化学、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地球化学等新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和技术力量,主要从事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方向: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单位。现有职工481人,创新编制264名,研究员61人,博士导师5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和中科院/国

应用方向:热带海洋环境动力过程研究 边缘海地质与古环境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与评价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坐落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文选医学大楼。1985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同年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运行管理机制。 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经科技部国科发基字[2006]324号文正式批准建设;2009年1月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二级独立实体单位正式运行;2010年6月通过了科技部建设验收。   实验室的形成过程   &nbs

应用方向:轨道交通控制 轨道交通安全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由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东北土壤研究所筹备处、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农产化学研究室土壤微生物部分合并组成,是以林业、土壤、植物、微生物与环境科学为基础的生物学、地学研究所;1987年更改为

应用方向:生态 生态功能与修复 生态学 生态环境 土壤生态 森林生态 农业环境 土壤环境 环境土壤学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依托科技创新长期积累起来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优势,1999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并于当年通过计量认证(CMA),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第三方实验室地位。2004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检测数据可获得国际互认,成为可为

测试服务:生物降解性 生态效应 理化特性

应用方向:水生生物毒性 环境安全性评估 降解与蓄积 生物系统效应 健康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