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基因实验室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

蛋白质组学开放平台 本平台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投巨资建设, 负责人为: 张学敏, 何 昆, 杨松成。本平台也得到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科委大力资助。投入千万余元引进超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NanoLC-Q-FT-ICR-MS]。 1. 基本情况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proteome

PONY谱尼测试

PONY谱尼测试是服务网络遍及全国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1个国家和地区互认,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上海、深圳、天津、青岛、武汉、宁波、广州、苏州、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6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众多

应用方向:电子类检测 食品药品检测 环境安全分析 日用消费品检测 水质检测 MSDS评估服务 货物运输条件鉴定

华大科技质谱平台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或BGI-Tech),是华大基因旗下的子公司,秉承“科技合作与服务”的产业理念,为您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合作与服务。 基于高通量质谱技术,华大科技致力于建设具有产业规模的蛋白质组研究平台,着力打造先进的科研技术体系、严格的质控要求、

测试服务:胶条鉴定 混合物鉴定 蛋白分子量测定 iTRAQ 多反应监测(MRM)分析 单个蛋白磷酸化鉴定 代谢全谱 蛋白质组与转录组关联分析 目标小分子定量 全谱分析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定量蛋白质组学 疾病机制研究 蛋白鉴定 蛋白修饰 发育机制 质谱技术 药物研发 关联分析 宏蛋白质组 蛋白磷酸化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为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多年来形成的学科交叉的良好传统与氛围,增强创新能力,2001年10月,学校决定对中科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若干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组)、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的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和低温强磁场

应用方向:原子分子科学 低维物理与化学 量子物理 量子信息 微尺度 生物信息学 材料 纳米 生物大分子 Bio-X 计算科学

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生物实验室公共平台

    本实验室地处风景秀丽的厦门海滨,依托单位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具有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天然优势,也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本实验室原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由徐洵研究员于1991组建成

应用方向:遗传 生态 海洋 病毒 基因 资源 菌种 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室

研究组长 宋未,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1970年后主要从事固氮生物学研究。1981~1984和1992~1993年两次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固氮生化实验室进修和高访合作研究。 1990年以来连续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中国-巴基斯坦国

应用方向:植物 微生物 植物生理 植物病毒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多相分类学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199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云南大学建设,1997年开始运行。2003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同时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4年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培育基地验收。2007年实验室

应用方向:生物遗传多样性 资源微生物利用 生态功能与修复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配套362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的。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并开始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俞俊棠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曲音波

应用方向:生物质转化 资源微生物利用 食品发酵 生物发酵 分子生物学 生化工程技术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西安细胞工程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于2005年4月通过科技部建设计划论证进入立项建设期,2006年初实验室在建设期内通过当年的全国医学重点实验室评

应用方向: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网络调控 肿瘤分子预警系统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推广 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疗法的探索及其应用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地处风景秀丽的厦门海滨,依托单位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具有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天然优势,也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本实验室原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由徐洵研究员

应用方向:分子生物学 海洋 海洋生物 病原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概况 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原国家教委于1993年12月批准在清华大学建设,原名先进材料开放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9月更名为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和2002年参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评估结果均“A”。

应用方向:先进材料 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金属材料 电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 核材料 生物与仿生材料 环境材料

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Soochow University BioMedical Polymers Laboratory)筹建于2007年4月,并于2007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学校及化学化工学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实验室现有3名工作人员、3名国外兼职教授、1名

应用方向:医用高分子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高分子基因载体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

应用方向:基因图谱 重要基因分离克隆 功能基因组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 分子技术育种 新品种选育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行并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建设,是一个以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为主,并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综合性国家级开放实验室。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

应用方向:微生物 农业微生物 农作物 生物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院士于1989年创建,1995年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经科技部批准更改为现名。 研究方向 实验室针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区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应用方向:害虫生物防治 水产养殖病害控制 有害植物控制 有害环境微生物控制 基因资源和功能与有害生物控制 适应性进化与有害生物控制

天津市生物与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生物与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根据生物化工重点学科确定了4个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微生物全基因组的基因识别和基因注释方面,在国内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DNA序列分析的Z曲线理论。另外,在重点研究模式生物酵母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功能

应用方向:生物信息学 细胞分子生物学 生物分离技术 代谢工程 生物制药 现代中药工程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原铁道部分子生物学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南大学遗传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遗传学学科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遗传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1年实验室成为国际“HL

应用方向:生物基因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江苏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4年重组而成的省重点实验室。 原江苏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江苏省政府1993年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十年来,该实验室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技术,在我

应用方向:病原 疫苗 基因工程 蛋白质工程 细胞工程

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80年成立了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室和教研室,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实验室,2006年被国家民委-教育部列为共建重点实验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实验室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现有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细胞及胚胎工程实验室、基因组

应用方向:遗传育种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学 系统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

中国农业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动物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于2003年5月创建成立。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抗原提呈和免疫激活和抑制机理,并对核酸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存在的免疫原性差等问题,利用基因改造、增强和调节等技术方法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实践,从而完善提高新型疫苗的免疫效率;建立新佐剂

应用方向: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 疫苗 病毒疫苗 蛋白质疫苗 病毒 病毒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