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创立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自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85年开始运行,同时向国内外开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现有固定人员9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9名,副教授(副研

应用方向:基因分析 蛋白质分析 化合物结构分析 基因表达谱 分子互作分析 新药筛选 细胞学分析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复旦大学的“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2013年1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2014年8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获得“良好”。 实验室源自“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复旦大学物理系表面教研室。表面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先生倡导并亲自领导组成。 1989年底,通过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论证,于1990年开始筹建。1992年12月底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从事表面物理研究

应用方向:半导体材料 光子晶体 超构材料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

测试服务: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的综合集成研究 冻土与工程相互热 力学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

应用方向: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水、质、热、力耦合过程研究 寒区化学、生物作用探索性研究 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 人工冻结、冷能综合利用研究 寒区地基处理研究 冻土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冻土区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 “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2年10月重组为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11月纳入江苏省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序列;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

应用方向:材料化学

复旦大学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单位之一,目前在肾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和肺移植各  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完全依靠本院力量完成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等大脏器移植的医院。 中山医院肾移植历史悠久,成果显著。 1974年在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的熊汝成教授的带领下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建于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被认定为其中7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 有机材料结构及性能等分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86 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1994 年、1997 年、2003 年和2008年四次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董国海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

应用方向:浪、流、冰、风等动力因素对建筑物及海岸泥沙的作用 海岸和近海环境(污染和灾害)的动态分析和保护的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材料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数值模拟试验与可视化的研究

复旦大学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依托于复旦大学,主任是褚仁远教授,副主任是瞿佳教授、孙兴怀教授,主要学术方向为近视眼发病机理的研究和防治。   学科建设        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国内外知名的重点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

复旦大学智能化递药全军重点实验室

智能化递药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目的,通过分子识别引导递药系统主动寻靶、依据载体材料对机体微环境或生理变化的感知响应、使递药系统在病灶组织定位释药或控制释药的一类前瞻性递药技术,具有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点。 2010年10月,智能化递药重点实验室被总后卫生部批准

复旦大学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

1、在耳毒药物致聋动物的内耳中,发现一种类似小胶质细胞的新细胞,这种新细胞从未见国内外文献报告过。这种新细胞有修建被破坏的听感觉器-Corti器的现象。由于内耳感觉上皮再生研究是一前沿性重要项目,这一发现发表在NeuroReport后,受国际十余个国家近二十个实验室来函询问和研讨。 2、完成乳光齿

复旦大学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成立于 1994 年,由第一任主任陈惠黎教授创建,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林其谁教授。现坐落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苑 7 号楼 3 楼,由顾建新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总体定位糖复合物研究,包括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分子医学),在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分子遗传学教研室成立于1988年,1990 年开设研究生课程《医用分子遗传学》理论课和实验课。2001年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2002年经教育部评估后正式成

应用方向:蛋白质 遗传学 功能基因组 肿瘤细胞 疫苗

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于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建设,1986年开始运转,2002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担任学 术 委员会主任, 袁正宏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确定的主要学术方向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及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基因变

复旦大学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

一、总体定位 国际:周围神经显微外科整体处国际先进水平, 臂丛损伤诊治领域处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周围神经协会名誉会员(顾玉东), 国际手外科协会中国地区培训基地, 国际AO协会手外科培训基地。 国内: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处国内领先地位, 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手外科显微外科国家级继续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以海洋工程水池为主体,与船模拖曳水池、空泡水筒、结构力学实验室和水下工程水池等其它有关配套设施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试验研究群体,构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

应用方向:海洋 海洋化学 海洋环境 海洋材料 海洋生态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