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联系电话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即率先在国内开展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和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体系的建设,在环境分析方法与仪器设备研制、污染分布与演化趋势、污染物形态与环境化学行为以及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系统研究,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

应用方向:环境微生物 环境检测 环境毒理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 土壤检测 土壤分析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队伍建设与研究方向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是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人员总数为64人,其中院士一人,研究员13名(4人为“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总数

应用方向:水质分析 水质转化 水处理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

测试服务:真菌

应用方向:真菌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 浙江大学)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2001年11月通过专家论证,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10月16日通过建设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200

应用方向:植物 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学 化学生物学 干细胞化学生物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四个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包括水污染控制、环境水质学、大气环境模拟和水环境模拟四个分室,于1988年提出申请,1989年经评审通过并正式立项,19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西安细胞工程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于2005年4月通过科技部建设计划论证进入立项建设期,2006年初实验室在建设期内通过当年的全国医学重点实验室评

应用方向: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网络调控 肿瘤分子预警系统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推广 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疗法的探索及其应用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肿瘤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开放性研究基地,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细胞生物室的基础上,于1986年开始筹建,1988年11月通过验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旻教授任首届实验室主任、孙宗棠教授任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由詹启敏教授任实验室主任,程书钧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应用方向:肿瘤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94年12月批准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空间中心经过对空间物理相关分支学科的整合,组建&ldquo

应用方向:空间灾害性天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6年5月通过专家论证开始建设以来,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设定的建设内容进行了建设,并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进展。目前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免疫学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

应用方向:免疫 细胞免疫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基础上立项建设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共建。在农业部历届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被农业部推荐参加2001年度国家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实验室在张子仪院士,冯仰廉教授为首的学术带头人

应用方向:动物营养 营养调控 营养代谢 饲料安全 生物学效价评定 环境污染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免疫 分子营养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韦钰院士于1985年创立,1992年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授名为“吴健雄实验室”,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开放实验室,1999年升格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应用方向: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信息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纳米器件 分子器件 单分子检测 单细胞检测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是我国开展非线性力学综合研究的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1995年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9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10日通过了科

测试服务: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 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 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

应用方向: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 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 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06年8月通过专家论证,经科技部批准实验室进入建设阶段。2009年8月实验室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

应用方向:分散元素独立矿床成矿机制 超大型矿床成矿理论 岩石圈伸展及其成矿作用 热液矿床矿化剂地球化学 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成矿作用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曾三次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1991年、1996年、2001年),分列全国生命科学实验室第7、第6(部级实验室第一)位和第11位

应用方向:植物 植物基因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1990年起向国内外开放,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1994年被国家教委评估为A级实验室,1995年在国家联合评估中被评为A级实验室;1999年、2004年和2009年分别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实验室于2004年荣获“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紧紧围绕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发展的重要科学前沿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设计并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其结构及反应性能;研究金属-碳(氢)键的形成及其化学转化;开拓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发展新的金属促进的高效高选择性催

测试服务:金属有机化学

应用方向: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本所以近代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为主要学科,优先发展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积极开拓环境地球化学、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地球化学等新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和技术力量,主要从事能源、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方向: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