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仪器预约中心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心)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依托。中心宗旨是服务于本学院、厦门大学各院系和校外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中心由生物质谱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生物学室和生化分析室组成。现有30-40台进口大中

应用方向:生物样品检测 化学样品分析 海洋 环境监测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一个以理科为主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 学院以“高起点、高素质、培养高端人才”为建院原则,拥有生命科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优秀人才,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

应用方向: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肿瘤基因治疗 家蚕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及生物多肽药物研究 植物生物反应器与天然药物平台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技术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实验技术中心” 成立于2006年,是学院大型设备共享开放与绩效管理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在学院实验室建设与专门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教学与科研仪器的论证、采购和规划配置以及大型设备的共享开放与绩效管理,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应用方向:核酸检测 蛋白质分离纯化 细胞与显微分析 生物信息学 分子光谱学 细胞增值与调控 基因工程 蛋白质组学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于2000年5月成立,是“国家化学学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单位,直属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和化学学院

应用方向:化学 材料 环境 生物医药

中山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中山大学测试中心于1992年12月通过了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评审。1998年5月通过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复审。2003年9月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复查评审。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是现任中心主任鲁统部教授;质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物质定性 结构分析 相分析 表面分析 微区分析 材料分析 热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位于科大西校区生命科学教学科研楼内,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实验中心,是中科大五个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之一,是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 中心始建于2000年初,是由国家“985”一期工程和国家“211&rdq

应用方向:蛋白质分析 核酸分析 细胞分析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为加速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在国家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设计、组织,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密切配合,按照“统一领导、顶层设计、强强联合、务实发展、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是科研和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标是通过改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污染生态学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污染生态学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污染生态学实验室主要从事污染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领域为特有的潮间带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近年来,厦门大学污染生态学实验室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并完成国

应用方向:环境污染 污染生态学 生态学 土壤生态 生态 生态环境 生物地球化学

北京大学生命学院仪器测试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公用仪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是院系级的科研公共平台。中心建设的目的是为生命科学学院广大师生提供多方位、高效、优质的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撑,包括:委托测试,学生仪器培训(含相关课程教学),协助处理数据,组织新仪器、新技术讲座等。中心现有测序平

中山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山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是一个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成立早期主要侧重于冠心病防治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特别是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发,取得显著成绩。 2004年,为进一步整合中山大学的学科优势,联合了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和中山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形成了一个心

应用方向: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临床药物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9年10月,为实现生命科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浙江大学成立了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术特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ldq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于2003年10月由中山大学批准成立,现挂靠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所由中山大学肝脏移植中心、肾脏移植中心、角膜移植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实验室、器官移植供体协调部组成,主要研究人员分布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和眼科医院。目前研究所已成为以移植外科及器官移

应用方向:肝移植 肾脏移植 角膜移植 器官移植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前身是中山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83年,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药理学家赵香兰教授。1985年6月中山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基础

应用方向:临床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遗传药理学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于2000年5月由当时的海洋与水产系、生物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食品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而成。现由水产和海洋生物、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团队、教育部应用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健康食品与海洋药物重点实验

应用方向:生命科学与工程 生物科学 海洋生物工程 食品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色谱研发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色谱研发中心,主要任务是开发、研究有机聚合物基质(非硅胶基质)的色谱分离材料(麦科菲色谱填料,即MKF-色谱填料)的功能化及该类型填料的MKF-色谱柱在分离、纯化、分析生物药物、天然药物、手性药物及环境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和吸附机理的研究。 色谱中心设有机色谱材料合成室(

应用方向:有机色谱材料合成 色谱应用研究 色谱柱填充 天然药物 手性药物

中山大学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建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无机化学与应用、稀土光电材料合成及其应用、配合物合成化学与晶体工程、配合物结构化学与理论化学。本实验室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苏锵、计亮年、陈小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陈小明和苏成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应用方向:生物无机化学与应用 稀土光电材料合成及其应用 配合物合成化学与晶体工程 配合物结构化学与理论化学

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国科发基字[2006]324号),批准建设眼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山大学,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准建设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首任主任为葛坚教授,现任主任为刘奕志教授。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浸透着五代人的心血和智慧。19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00年8月正式成立,是在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任实验室主任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屈良鹄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孔祥复教授。 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3人,其中在编

应用方向: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农学 医学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现任实验室主任是许宁生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徐至展院士。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和显示材料与技术研究、光电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研究、光电子集成器件与技术研究、光电材料合成与制备研究、超快光谱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光电

应用方向:发光和显示材料与技术 光电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 光电子集成器件与技术 光电材料合成与制备 超快光谱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电材料物理理论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与制药工程实验室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与制药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2007年成立中山大学药物制剂工程研究发展中心,2008年获批广东省高校创新药物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任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为吴传斌教授。 [实验室简介] 本实验室包括常规操作实验室、固体制剂工艺室、液体制剂工艺室、中药提取中试室、制剂分析

应用方向:缓控释制剂 纳米给药系统 经皮给药系统 中药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