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是目前我国轻工造纸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1989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国家级重要基地。 现任实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 制浆化学与技术 造纸技术与功能材料 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数字印刷与纸媒传播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获批建设,2013年通过科技部建设期验收正式运行,同年参加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获评优秀。       实验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建国研究员,副主任为李永旺研究员,朱珍平研究员,李文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由14名国内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鸣元院士,副

应用方向: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 煤经合成气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利用中的环境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 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

测试服务:真菌

应用方向:真菌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KLTP)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经科技 部批准于2011年10月正式进入筹建期。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教授,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邹冰松 研究员。现有固定

测试服务: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应用方向: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量子物理 引力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1987年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建成并通过验收。1997年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命

应用方向:特殊工况润滑材料与技术 高性能润滑材料及其摩擦化学 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 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一任主任是郭燮贤院士,第二任主任是徐奕德研究员。现任实验室主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李灿研究员;邀请国际著名催

应用方向:催化反应的探索 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理论催化基础研究 催化研究新表征技术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

测试服务: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的综合集成研究 冻土与工程相互热 力学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

应用方向: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水、质、热、力耦合过程研究 寒区化学、生物作用探索性研究 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 人工冻结、冷能综合利用研究 寒区地基处理研究 冻土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冻土区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6年,于1991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是我国首批建设的国家开放型重点实验室。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煤燃烧是最重要的煤炭利用方式,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煤燃烧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的从事煤的高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西安细胞工程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于2005年4月通过科技部建设计划论证进入立项建设期,2006年初实验室在建设期内通过当年的全国医学重点实验室评

应用方向: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网络调控 肿瘤分子预警系统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推广 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疗法的探索及其应用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是我国开展非线性力学综合研究的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1995年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9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10日通过了科

测试服务: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 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 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

应用方向: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 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 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韦钰院士于1985年创立,1992年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授名为“吴健雄实验室”,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开放实验室,1999年升格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应用方向: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信息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纳米器件 分子器件 单分子检测 单细胞检测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重点实验室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共承担863课题4项,973课题6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环保公益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7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总计逾亿元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于1994年12月批准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空间中心经过对空间物理相关分支学科的整合,组建&ldquo

应用方向:空间灾害性天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为响应教育部“2011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以“国家急需、国际一流”为目标,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协同单位构建,中心总部设立在浙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队伍建设与研究方向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是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人员总数为64人,其中院士一人,研究员13名(4人为“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总数

应用方向:水质分析 水质转化 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