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姚鋆

复旦大学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将以疾病蛋白质组研究为主线,带动其他组学(如功能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从而建立疾病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高地。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类肝脏的蛋白质组和肝脏疾病比较蛋白质组研究,以及基于所有组学和传统生物学的肝脏系统生物学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建立国际先进

测试服务: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液质联用分析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系统生物学 proteome 仪器研发 微流控 色谱分离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 1983 年。是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完成高水平科研项目的重要实验基地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 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益。它的任务是为全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 同时面向社会 , 为上海市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应用方向:无机成分分析 有机物分析 材料结构分析 微结构分析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成立于2005年4月。它实行“联合、开放、共享”的运行模式,通过协议招聘制、课题制和准入与退出等机制建立国际一流的创新团队,旨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群的基础上,

应用方向:电子材料 微纳电子材料 功能分子 先进材料 催化 电化学 新能源材料

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

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是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属下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检测服务机构(第三方)。中心依托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深厚的科研实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构建起完备的微生物、理化检测平台。中心于1998年通过了广东省计量认证(CMA),并于2003年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

测试服务:食品 药品 化妆品检测 水质 农产品 空气质量 酶制剂 日化产品 医疗消毒产品 电子电器产品 抗菌防霉材料与制品 检测人员培训

现代色谱分离分析实验室

课题组带头人简介       张祥民,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6.7中国科学院大

应用方向:色谱 蛋白质组 proteome 激光诱导荧光 生物质谱 毛细管电泳 中药 仪器研发

塍田化学分析检测中心

塍田化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塍田化学”),引进国外“反向工程”分析技术,专业为化工企业提供整套配方技术服务;塍田化学专注于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提供全面系统研发方案;助力企业研发,有效缩短企业研发周期;坐落于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的塍田化学,拥有大批

测试服务:红外检测 核磁检测 气质联用 性能检测 配方分析检测 未知成分检测

应用方向:清洗剂配方 磷化液配方 钝化液配方 陶化液配方 切削液配方 胶黏剂配方 塑料配方 橡胶配方 涂料配方

上海复鑫分析技术中心

上海复鑫分析技术中心作为一家由大学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化工技术分析中心,坐落于复旦大学内,中心负责人及主要研发人员坚持秉承母校博学、笃行的理念,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依托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技术平台,并通过与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等机构的紧密合作,不断挖掘一线市场

测试服务:成分分析 配方还原 化工原料成分分析 复杂未知物成分分析 胶黏剂成分分析 橡胶分析检测 塑料成分分析 产品元素检测 表面处理剂分析 清洗剂成分分析 石油化工品检测 建筑助剂成分分析

应用方向:橡胶 塑料 化妆品 农药 涂料 胶黏剂 表面处理剂 石油制品 洗涤剂 化学试剂 复杂未知物

上海科谷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学院实验室总面积500平方米,仪器设备36台套,设备资产总值数千万元,实验室高水平设备70%为自主研制或集成。自主开发的仪器设备在国内9所大专院校得到推广应用。学院设有9个实验室。此外,还拥有8个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和10个校外联合研究基地。 上海科谷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

测试服务:配方分析 成分分析 配方还原 未知物剖析 元素分析

应用方向:成分分析 涂料分析 脱漆剂配方 除油剂配方 清洗剂配方 新材料研发 橡胶分析 配方还原 洗板水配方 除锈剂配方 技术咨询 塑料分析 切削液配方 除锈油配方 胶黏剂配方 钝化液配方 配方分析 工业诊断

谱天(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床质谱实验室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引进的海创型企业,谱天公司于2014年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TEDA)成立,落户于天津规模最大的生物产业园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谱天公司注资1155万元兴建了以蛋白质谱为技术核心的临床分子诊断基地,配备了赛默飞Q-Exactive Plus

测试服务:质谱 蛋白质组学 农残检测

应用方向:质谱 蛋白组学 农残检测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单位,是在1994年2月成立的,1995年5月正式揭牌,1999年9月为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历了教育部1998年开放实验室的统一评估和化学学科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部门开放实验室联合评估,分别取得了在部门

应用方向:高分子 聚合物 生物大分子 材料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系统生物学是世纪之交在生命科学领域诞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作为国内科研部门的第一个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在生物复杂系统的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我们愿意联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力量,共同推进系统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研究方向包括: 生物体和细胞内蛋白质群体的动

应用方向:生物学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细胞学 代谢组学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其原组成人员于2007年组建了教育部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对组成人员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后重新组建而成。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杨祖培教授,副主任为焦桓副教授,秘书为张聪杰副教授 。 实验室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

应用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材料计算 分子模拟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复旦大学物理系表面教研室。表面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先生倡导并亲自领导组成。 1989年底,通过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论证,于1990年开始筹建。1992年12月底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该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从事表面物理研究

应用方向:半导体材料 光子晶体 超构材料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称分子医学),在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分子遗传学教研室成立于1988年,1990 年开设研究生课程《医用分子遗传学》理论课和实验课。2001年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2002年经教育部评估后正式成

应用方向:蛋白质 遗传学 功能基因组 肿瘤细胞 疫苗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创立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自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85年开始运行,同时向国内外开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现有固定人员9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9名,副教授(副研

应用方向:基因分析 蛋白质分析 化合物结构分析 基因表达谱 分子互作分析 新药筛选 细胞学分析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科技部建设和管理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它的依托单位是复旦大学,涵盖的学科有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生物物理学等,是复旦大学“211”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单位,它与复旦大学脑科

应用方向:神经系统 脑功能 针刺治疗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上海)是于2009年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是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心依托上海、浙江和江苏的优势科研单位,以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为基础,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为中心实体、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

测试服务:植物基因研究

应用方向:植物基因研究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与器件公共实验室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和器件公共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6月。实验室由物理系系主任沈健教授牵头,物理系和微电子系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转。    纳米科技在高科技领域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加工、配套器件工艺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较大。我国长期以来在先进科研设备方面投入偏少、分散,严重限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于1958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与复旦大学联合创办,1961年独立建制,是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应用基础为主要研究方向,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是本领域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的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优秀研究

测试服务: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

应用方向: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

代谢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打造一批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的高地,加快推进疾病防治技术发展,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手段和药械,制定、普及并推广新的诊疗技术。他们将研究提出相应领域研究的战略方向、发展重点和研究建议,搭建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