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新生命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清华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1926年化学系成立之初就作为重点发展的“专门方向”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但是分析化学教学一直得到保持和延续。1972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分析中心,1978年始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

应用方向:色谱分析 微流控分析 电分析 光谱及波谱分析 材料与表面分析 药物分析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199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建有国家层面的现代化大型技术平台,包括新药研发、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医学分析、食品和环境卫生分析等体系。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可提供权威

应用方向:新药研发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医学 食品 环境卫生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实验室简介 概况: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立足公共服务,支撑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活跃单元、首都公共服务的检测平台,是具有综合理化分析检测实力的公益性科研机构。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

应用方向:应急分析 RoHS 食品安全 药物残留 微生物分析 室内外环境检测 环境分析 水质分析 材料检测 药物分析 化工产品分析 贵金属分析

复旦大学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将以疾病蛋白质组研究为主线,带动其他组学(如功能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从而建立疾病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高地。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类肝脏的蛋白质组和肝脏疾病比较蛋白质组研究,以及基于所有组学和传统生物学的肝脏系统生物学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建立国际先进

测试服务: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液质联用分析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学 系统生物学 proteome 仪器研发 微流控 色谱分离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主要由原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无机室、有机室、物化室组建而成,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保证化学分析测量量值准确一致。同时致力于: 建立与国际等效一致的化学计量基标准平台,研制基标准物质;

应用方向:标准物质 分析方法学 国际比对 化学计量 基准物质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满怀重铸浙大药学辉煌的希冀,在潘云鹤校长亲自运筹下,材料与化工学院11名教职员及30名研究生于2002年底成建制调出,重组浙江大学药学院,一个传承和弘扬求是创新文化的团队-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由此诞生。 秉承潘校长重托,本研究所从2003年初成立伊始就创新发力,奋勇拼搏,当年科研经费即达900

应用方向:药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 药物设计 中药现代化 药品质控 仪器研发 制药技术 毒理学

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pplied Protein Technology 中科新生命(APTBIO)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建立科技服务(蛋白/修饰/代谢研究)、生物医药表征确证及精准医疗三大服务平台。APTBIO前身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分析中心(SIBS),是最早参与国际HLPP(肝脏)、HPPP

应用方向:蛋白质组 proteome 蛋白质定量 翻译后修饰 蛋白/多肽测序 二硫键定位 氨基酸组成分析 代谢组学 糖蛋白质组学 分子相互作用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05组

大连化物所现设十大研究室,其中,基础研究类2个,重大项目类3个,应用研究类5个;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是应用研究类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下属的一个课题组。 105组成立于1963年,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科委的支持下,一直承担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中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

应用方向:仪器研发 微型色谱 环境分析 石化分析 食品分析 药物分析 化工产品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5年,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聂荣臻元帅和我国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亲切关怀下,由著名有机化学家陈茹玉院士和农药化学家李正名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2人,其

应用方向:农药学 元素有机 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杂原子有机化学

大连化物所快速分离与检测实验室

  快速分离与检测实验室(简称RSD), 又称102组,  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李海洋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为首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创新题目组,实验室围绕国家安全、环境监测及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科学研究方向一: 激光与物质相

应用方向:仪器研发 电子鼻 离子迁移谱 光谱成像 质谱成像 传感器阵列 质谱研发 在线检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生命元素组学实验室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 Central Laborator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全室概况       努力建设一个集服务、科

测试服务:临床检测 有毒物质

应用方向:元素分析 临床检验 毒物

天津凯莱英药物分析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天津凯莱英药物分析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是由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第三方分析检测服务机构,其前身为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的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2002年,已有10多年的分析测试、检验、鉴定及质量控制等实验室服务的独立服务部门,并在2011年顺利通过了美国FDA的审计。

测试服务:含量分析检测 纯度分析 杂质检测 手性检测 溶剂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 X-粉末衍射分析 理化检测 稳定性检测 重金属残留分析检测 晶形筛选 全套结构确认

应用方向:新药研发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药物分析

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有机氟化学从诞生起一直和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社会对有机氟化合物和含氟材料的需求推动了有机氟化学学科的发展。我国有机氟化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为了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任务带科学的口号。20世纪70年代末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进行有机氟化

应用方向:有机氟化学 氟材料 功能材料 含氟化学品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近二十多年来,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和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为我国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又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7年分别再次

应用方向:生物电分析化学 功能材料 生物分析 临床分子诊断 分子识别 药物与环境毒理分析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化学生物学研究室

提高人口健康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与我国众多的人口所形成的巨大药物消费市场相比,我国当前的药物尤其是新药的创新能力薄弱,大量使用的是进口的药物,这无形中增加了医保系统的成本。新药设计和发展是化学生物学的一大重要研究内容。 科学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来自于多学科的融合。化学生物学正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的一个

应用方向:生物学 化学 蛋白质 活性 酶

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院(系),62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文、理

应用方向:生物电分析化学 光学生物传感器 化学与生物发光分析 色谱及药物分析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以复旦大学为依托单位,是在1994年2月成立的,1995年5月正式揭牌,1999年9月为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历了教育部1998年开放实验室的统一评估和化学学科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部门开放实验室联合评估,分别取得了在部门

应用方向:高分子 聚合物 生物大分子 材料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1992年3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6年连续3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项。现任实验室主任是

应用方向:基因图谱 重要基因分离克隆 功能基因组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创新及遗传多样性 分子技术育种 新品种选育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韦钰院士于1985年创立,1992年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授名为“吴健雄实验室”,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开放实验室,1999年升格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应用方向: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信息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纳米器件 分子器件 单分子检测 单细胞检测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资助的陕西师范大学材料化学平台基础上组建的。 实验室管理指导思想是实验室立足西部、面向全国,需求驱动、突出应用,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管理原则,以及尊重个性、提倡

应用方向:传感薄膜 凝胶类软物质 流体化学 表面化学 生物传感 纳米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