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与科研楼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是在原材料化工学院内各系原分析仪器研究室基础上于2004年9月组建的。测试中心目前已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本中心拥有近600m2的实验室,装备有总价值人民币近3000万元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20多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测试队伍,高,中级职称人员

应用方向:纳米材料 聚合物 精细化学品 胶体 助剂 光催化 高分子 光电纳米材料 催化材料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是为全校材料类专业学科或与材料相关学科服务的教学研究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金属材料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电子信息材料实验室、微观结构实验室,完成相关专业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实验(试验)课及其它实践教学活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于1998

测试服务:失效分析 材质分析 微区分析 X射线衍射 无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有机物定量定性分析 金相分析 力学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 热处理

应用方向:金属材料 纳米材料 稀土元素 锌和锌合金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下设4个实验室: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室、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材料结构表征实验室、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 目前,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已经成为材料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和青岛科技大学校级共享实验平台。 该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学人员38人,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300

测试服务:材料结构 材料合成 材料性能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有八个系所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涵盖了教师系列、实验工程系列以及产业编制人员,其中有副高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17名;中级职称20名;初级职称及实验员18名,以上各类人员共计55名。实验测试中心拥有实验室用房212间,

应用方向:材料分析 材料测试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江西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实验室。 1993年南昌大学成立后,组建了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并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实验室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给排水专业实验室合并,并更名为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同时新增了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室。 1999

测试服务:水质 土壤 室内空气污染

应用方向:水质环境检测 土壤环境 空气质量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6年成立,结合北京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互补性,在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与材料制备、加工、检测、应用等密切相关的力学、纳米科学、技术和工程融为一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员拥有物理、化学、力学、生命科学、医学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始建于1980年,当时称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从建立开始,就是跨多个一级学科的对全校公用开放服务的实验室。始建时建立了串列静电加速器离子束分析装置,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穆斯堡尔谱仪,正电子湮没设备

测试服务:新材料 电镜 X衍射 热分析

应用方向:材料分析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是湖南大学的校级公共实验平台,又称高分辨电镜中心。中心目前拥有一台JEM-3010高分辨透射电镜(点分辨率0.17nm),一台JSM-6400F冷场发射高分辨扫描电镜(点分辨率1.0nm),一台Hitachi-800透射电镜(配备原位拉伸样品台),两台D-5000

测试服务:材料

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是宁波大学最年轻的学院,它的前身是原宁波师范学院化学系。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高职称、高学历、学科梯队完整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行政教辅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8人,博士21人,硕士6人,海外留学归来人员6人。 学院现设

应用方向:功能材料 固体材料 分离膜材料 物理化学

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

纺织复合材料是以高性能纤维纺织结构材料为增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是现代纺织材料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纺织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抵抗应力集中、冲击损伤和裂纹扩展的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近净体加工。因而,受到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的广泛重视,成为航空航天、能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

测试服务:复合材料

应用方向:复合材料 纺织 纤维复合材料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新能源材料实验室是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实验室。针对目前能源材料的现状,寻找安全、稳定和绿色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本实验室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

应用方向: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太阳能电池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教学实验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摩擦焊接技术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和3个相关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成。中心依托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形成了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平台。通过&ld

应用方向: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

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有八个系所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涵盖了教师系列、实验工程系列以及产业编制人员,其中有副高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职称以上17名;中级职称20名;初级职称及实验员18名,以上各类人员共计55名。实验测试中心拥有实验室用房212间,约

测试服务:金相分析 材料 无机分析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液晶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液晶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是:液晶光电材料及器件、光通讯用新型光交换器件、介电体超晶格中的电光及声光效应。拟结合迅速发展的液晶光电技术和热门的人工微纳结构材料,利用液晶的外场敏感性和人工微纳结构的特异电磁性质,研究两者相互作用的物理规律。探索这些新颖物性在信息处理

应用方向:液晶光电材料 光交换器件 介电体超晶格 声光效应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建国初期,随着园艺、果树、畜牧、农业微生物、农业机械化等专业的招生,相应的教学实验室也相继建立。1985年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在上述专业基础上分别组建食品科学系和食品工程系,进一步加快了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步伐。1995年两校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应用方向:农产品 食品安全 畜产品检测 食品信息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概况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铸就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

应用方向:食品微生物 食品化学 食品工程 食品工艺 食品安全 食品发酵 动物性食品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4年5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打破传统、分散、封闭的“单一式”管理模式,本着“统筹规划、优化重组、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将原来的环境化学和监测实验室、环境生态学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水污染控制教学实验室、固废处理与大气污染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建立于1997年,设有8个分室:环境材料设计实验室、绿色二次电池基础研究实验室、高功率型动力电池实验室、环境净化材料研究实验室、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室、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室、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实验室。2001年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5年通过北京市教委的验收。

应用方向:环境材料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环境监测与毒物分析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院长薛永祺,红外与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执行院长王让定,多媒体与信息处理专家、博士生导师。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150人,其中专任教师90多人。教师中教授、研究员近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

应用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实验室主任梁淑全教授,学术 委员会主任谢建新院士。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十种主要有色金属的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属材料是量大面广的材料,在 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