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具有独立开展业务活动的分析测试机构,自1983年成立以来,经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多次重点投资及世界银行贷款,至2008年底,陆续装备了光谱、质谱、色谱、XRD/能谱、显微镜、核磁、元素分析、热分析等检测实验室,总价值约3,000万元的先进大中型分析测试仪器32

应用方向:表面分析 热分析 无机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有机物组成及结构分析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严秀平课题组

个人简况:           严秀平,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62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市,1981年毕业于浙江台州师专(现为台州学院)化学

应用方向:环境分析 联用技术 生物无机 先进材料 金属组学 原子光谱 化学生物学 分子探针 分子印迹

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生物实验室公共平台

    本实验室地处风景秀丽的厦门海滨,依托单位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具有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天然优势,也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本实验室原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由徐洵研究员于1991组建成

应用方向:遗传 生态 海洋 病毒 基因 资源 菌种 微生物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政府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建成的具有国内一流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重点实验室,是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为一体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环境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将成为我省环境保护领域

应用方向:水样检测 废水分析

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

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CMA)的单位之一。以“守正 出新 精诚 共进”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理念,为社会及政府部门提供第三方公正数据。公司隶属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

测试服务:水质检测 污泥监测 噪声监测 流量监测 环境空气中有害气体成分的检测 在线监测 应急监测 排水调查 检测分析培训

应用方向:水质检测 污泥监测 噪声监测 流量监测 有害气体 在线监测 应急监测 排水调查 检测分析培训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90年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拨款开始建设,1994年通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验收通过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小空间、小时间尺度的微加工和物理测量手段的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需求,力争在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下,做到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

应用方向:介观光学 软凝聚态 纳米光子学 超快光谱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组建的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5年11月筹建,1987年12月通过验收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9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世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天然药物 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 新药研发 分子药理学 核酸化学及核酸药物 糖类药物 海洋药物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地处风景秀丽的厦门海滨,依托单位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具有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的天然优势,也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本实验室原为第三海洋研究所生物工程实验室,由徐洵研究员

应用方向:分子生物学 海洋 海洋生物 病原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1年。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严纯华教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为中科院院士徐光宪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徐光宪、黎乐民、黄春辉和高松教授,长江特聘教授3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 实验室坚持

应用方向:新能源材料 薄膜器件 太阳能电池 无机固体化学 光电功能材料 微米纳米材料 碳纳米材料化学 复杂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化学 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 无机电光材料 纳米材料与纳米 稀土功能材料

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力学中的湍流被认为是经典物理中最后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复杂流动现象的湍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从日常生活到宇宙尺度都存在湍流运动,湍流运动是构成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个重要因素。湍流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计算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因此湍流研究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同时

应用方向:湍流结构 材料设计和控制 生物流动 生态系统核算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底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的总目标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内的重要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围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核心问题,开

应用方向:高分子凝聚态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结构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结构化学开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动态结构实验室的基础上, 于1987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方

应用方向:结构生物学 结构化学 生物化学 单分子检测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四位一体,同时也是教育部评定的国家级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 本所(系)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现有教职员工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担负着研

应用方向:药物依赖 神经系统 胶质细胞 分子生物学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其原组成人员于2007年组建了教育部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对组成人员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后重新组建而成。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杨祖培教授,副主任为焦桓副教授,秘书为张聪杰副教授 。 实验室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7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

应用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材料计算 分子模拟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化工手段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化工与资源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形成了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为特色的3个研究方向:功能无机超分子组装、聚合物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化工

应用方向:无机成分分析 聚合物 聚合物复合材料 聚合物材料 聚合物多相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功能无机超分子组装 聚合物资源高效利用 水资源 环境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环境 绿色化工

北京大学生物膜及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化学与膜分子生物学分室、清华大学膜生物物理与膜生物工程分室和北京大学膜离子通道与受体分子分室。实验室自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并于1996年、2001年和2006年以"良好"的成绩通

应用方向:膜蛋白结构与功能 生物膜能量转换 膜生物工程 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并向国内外开放。2001年评估结束后实验室领导换届,由许智宏院士担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玉贤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各类科研人员50人,有独立运行的课题组20个,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1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生物药物研究 植物发育 功能基因研究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 生物信息 基因进化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科技部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依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和中科院化学所。在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分子反应动力学(中科院化学所分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门重点实验室

应用方向:物质结构 化工材料 材料化学 纳米 纳米化学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 高分子 生命科学 生命化学 能源 能源环境材料

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机构认可和计量认证,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全国生产许可证检测单位,国家认证认可

测试服务:高压电器检测 低压电器检测 核电、风电、矿电、船电检测 汽车电器、机床电器检测 有害物质检测

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目标 1.  探索有机光电材料在OLED、OPV、OTFT等领域的应用,在国际上形成优势与特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创新的实用性成果。 2.  建立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群体和建设世界一流的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平台,培养高素质研发队伍和人才,推动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