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伟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是目前我国轻工造纸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1989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国家级重要基地。 现任实

应用方向: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 制浆化学与技术 造纸技术与功能材料 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数字印刷与纸媒传播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获批建设,2013年通过科技部建设期验收正式运行,同年参加科技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获评优秀。       实验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批准立项,1996年对外开放,在2001年和2006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依托于华东理工大学,主要从事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生物工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反应器与过程工程、生物催化与反应工程、生物分子设计与产品工程、生物传感与系统

测试服务:微生物 生物分析

应用方向:工业生物技术 微生物制药 生物分析 生物催化 微生物酶工程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

测试服务: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的综合集成研究 冻土与工程相互热 力学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

应用方向: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水、质、热、力耦合过程研究 寒区化学、生物作用探索性研究 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 人工冻结、冷能综合利用研究 寒区地基处理研究 冻土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冻土区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教育部肿瘤相关基因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通过整合优势力量、凝炼、拓展研究方向组建而成,于2005年3月通过专家论证和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1月通过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1999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 “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02年10月重组为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4年11月纳入江苏省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序列;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

应用方向:材料化学

华南理工大学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 验 室 简 介    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重点教育部实验室始建于2011年,在教育部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共建支持下,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依托,建立的关于网络化无人自主系统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及相关的应用实验平台,是研究先进网络化自主系统理论与技术的基地和开发实际小型自主系统的中心。重点实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博士学科点,主要由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组成。实验室于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目前我国唯一有关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2年和2007年

应用方向:聚合物成型加工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建于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被认定为其中7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

应用方向:高分子材料 有机材料结构及性能等分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 1986 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1994 年、1997 年、2003 年和2008年四次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董国海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

应用方向:浪、流、冰、风等动力因素对建筑物及海岸泥沙的作用 海岸和近海环境(污染和灾害)的动态分析和保护的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材料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结构的抗震研究 海岸和近海工程数值模拟试验与可视化的研究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被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1995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估。二十年来,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梯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开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以及实验

应用方向:微观反应动力学分析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优化 复杂物系宏观性质预测 流体流动和相间接触的结构化及效应 反应过程与系统多尺度结构的整体行为和优化

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创立的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自198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1985年开始运行,同时向国内外开放,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现有固定人员9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9名,副教授(副研

应用方向:基因分析 蛋白质分析 化合物结构分析 基因表达谱 分子互作分析 新药筛选 细胞学分析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由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申请,1989年批准立项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向国内外开 放,是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学科方向设置最为完整的研究实体。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以良好成绩 通过评

应用方向:油气 天然气 钻井 地质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91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筹建而成。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清洁制备技术。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计划&rdqu

应用方向:染料 纺织 化工材料 有机化学 催化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以海洋工程水池为主体,与船模拖曳水池、空泡水筒、结构力学实验室和水下工程水池等其它有关配套设施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试验研究群体,构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科学研究的大平台。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

应用方向:海洋 海洋化学 海洋环境 海洋材料 海洋生态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工程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随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全球范围

应用方向: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 深部土力学特性及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 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 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研究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清华大学,是由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2000年正式对外开发)清华大学部分、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水利水电工程部分,依据科技部公布的《关于组织申报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的通知》精神,按照“集中依托单与规范管理,清华

应用方向:水文水资源 水沙科学与水环境 高坝新结构 岩石力学与工程 水力机械动力学与工程

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复旦大学的“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2013年1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2014年8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获得“良好”。 实验室源自“国家教委聚合物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

西安交大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于1995年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工程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和管理工程等领域的新成果,发展制造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制造理论和技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