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88-2006
沿淮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生产技术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along the Huaihe River


标准号
DB34/T 588-2006
发布
2006年
发布单位
安徽省标准
当前最新
DB34/T 588-2006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沿淮麦茬稻区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生产的技术标准,包括品种选用、产量及群体质量指标、壮秧指标、塑盘育苗技术、机插、大田管理及收获。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地区麦茬稻机插中、晚熟优质中粳稻栽培。

DB34/T 588-2006相似标准


推荐

安徽“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取得成效

课题研究在水稻籼、粳稻高光效群体构建等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集成江淮中籼水稻高产补偿栽培、沿单季粳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等9套技术体系,为安徽粮食生产整体水平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课题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稻麦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规程12套,并在大面积示范验证后,颁布全省实施。...

优质杂交稻“旌优127”助农增产增收

一是实现了优质。“旌优127”是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和省农科院作物所共同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标准,是四川省为数不多的优质米新品种。   二是实现了高产。“旌优127”适宜机械化种植和集约化生产。今年,泸县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插秧种植的137亩“旌优127”平均亩产量726kg,其高产特性得到大面积生产示范验证。   三是实现了高效。...

安徽创建双季稻新模式 头季稻亩产创新纪录

针对以上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技术创新团队,结合当地温光资源特点和水稻生产实际,在优化完善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加强短生育期优质高产品种选育和优化配置技术研究,创建了早熟籼稻-低留茬机收再生技术模式,拓展、优化了温光资源分配与利用,实现了再生稻模式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我国自主首创“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

汪春团队以稻草为基本原料,以插秧为基本机型,自主研发出了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植质钵育精量播种及植质钵育栽植,并配套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及生产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生产模式。该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可降解植质育秧盘,代替了原来的不可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育秧盘,同时价格也降低到原有塑料秧盘的1/10,经济环保,实现了循环利用。...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