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ZSCYXH 002-2018
郴州福茶 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Tea ofChenzhoufucha processing


标准号
T/CZSCYXH 002-2018
发布
2018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CZSCYXH 002-2018
 
 
适用范围
郴州福茶 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郴州福茶绿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郴州市区域内生产的,使用“郴州福茶”商标的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4456.1-2008 红茶 GB/T 32744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SB/T 10034  茶叶加工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B/T 10034 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郴州福茶绿茶Chenzhoufucha Green Tea 以郴州市区域内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郴州福茶绿茶品质特征的绿茶产品,使用“郴州福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绿茶产品。 4 基本要求  加工条件 加工厂应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质,配有相应的更衣、照明、防鼠、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废弃物设施。厕所有化粪池,保持洁净,无臭气。 生产场所要求符合 GB 14881 的规定。 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日照充分的地方,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周围不得有粉尘、 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所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茶叶加工用水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加工车间应通风、通气良好。灰尘较大的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干燥车间或作业区域,宜安装足够能力的排湿、排气设备。 加工车间地面应坚固、平整、光洁、不起灰。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设备 加工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加工设备和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残留茶叶等物质。用于清洗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和用具的清洗用水符合 GB 5749 的规定。 使用的加工设备见附录 A。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加工人员 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地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应换下工作衣、鞋和帽,存放在更衣室内。 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能在加工和包装场地用餐和进食食品。 其他符合 GB/T 32744 的规定。  鲜叶处理 采摘时不用指甲掐断茶叶。 鲜叶及时送到茶叶初制厂,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雨水叶和晴天叶分开、不同级别的鲜叶 分开、上午叶和下午叶分开的原则及时摊放。 雨水叶、露水叶经萎凋槽吹干后适当薄摊。 其他符合 GB/T 31748 的规定。 5 加工工艺 适用于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清风—揉捻—初烘—摊凉—做形—提毫—足干 适用于以一芽二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足干 (1)以单芽、一芽一叶初展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摊青 设备使用摊青槽或篾盘,鲜叶摊放厚度,摊青槽3~5cm,篾盘2~3cm,适当轻翻,每2~3h 轻翻一次,春茶需摊放8~12h。摊青槽可采用间隔式吹风,应视环境温湿度情况而定,鼓风 1h 左右停止0.5~1h,摊放时间为3~6h。以鲜叶发出清香或花香、含水量 70%~72%为适度。  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1)手工杀青:在直径78cm,深24.5cm,倾斜15度的铁锅或电炒锅内进行杀青,当离锅底距离 3.3cm 处气温为180~220℃时,投放鲜叶,鲜叶投放量为0.4~0.6kg。杀青时,双手抓茶翻炒,先闷后抖,当茶叶受热均匀后,边闷边抖,待茶叶柔软,失去光泽,并发出清香时,立即出锅。时间 3~4min,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2)机械杀青:采用40型、50 型、60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投叶端 20cm 处内壁温度270~320℃,杀青时间 1.5~2.5min。要求投叶均匀、适量,杀青叶含水量60~62%,叶缘略卷缩,手捏成团,有弹性,茎折而不断,有清香透出,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  清风 采用手工杀青时,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篾盘中,用风扇直接吹风,使叶温迅速降低;采用机械杀青时,使用茶叶冷却输送带,及时降低叶温。  揉捻 分手工揉捻和机械揉捻两种。 (1)手工揉捻:双手抓茶在篾盘内旋转揉捻(卷曲形)或向前推揉(直条形),用力采取轻-重-轻的方式,时间6~10min。 (2)机械揉捻:选用 40 型、45 型中小型揉捻机,装叶量以自然装满揉筒为宜。单芽揉捻6~8min,一芽一叶初展揉捻8~10min。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以揉捻叶基本成条(成条率80%以上),茶汁不外溢或少量茶汁外溢,粘附叶表面,无短碎茶条为揉捻适度。 机械加工直条形茶采用理条机做形,温度控制60~70℃,时间8~10min达八成干,条索紧直时下机。  初烘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温度设置为110~130℃。投叶要求均匀,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投叶厚度1~2cm,五斗烘干机2~3cm。烘至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40~50%左右为适度。  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篾盘或摊凉平台等专用摊凉设备中,厚度 2cm,时间20~30min。  做形 采用电炒锅或五斗烘干机,温度 70℃左右。投入茶坯翻炒,当茶条打在锅中或烘干机上有轻微响声、茶坯含水量在 30%左右时开始做形。双手抓茶,卷曲形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搓揉;加工直条形向前方理直理齐直搓。力道先轻后重,边紧边抖散茶条,待茶条八成干、白毫隐现时下机。时间一般10~15min。  提毫 采用电炒锅或五斗烘干机等设备,电炒锅温度在70~80℃,五斗烘干机温度在90~100℃,双手抓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茶与茶之间互相摩擦,茶从手指间落下,时间 30s 左右,待白毫充分显露时将茶坯下机摊凉。摊凉厚度不超过 3cm,时间1~2min,使茶坯充分冷却和内部水分均匀分布。  足干 分为焙笼、五斗烘干机和提香机足干。 (1)采用焙笼足干。焙笼烘焙温度控制在 60℃左右,烘焙用的木炭应先燃烧完全,无异味、烟味,摊叶厚度 2cm 左右,中途轻翻2~3次。 (2)采用五斗烘干机足干。分两次干燥,其中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80~90℃,第 2 次为70~80℃,中间摊凉20~25 min,摊叶厚度为 2cm 左右。 (3)采用提香机足干,温度控制在80~90℃,时间30~40min,其他按设备操作要求进行。 足干程度以折梗即断、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量在 6%以下为适度,下机摊凉至室温,归堆包装后储藏。 (2)以一芽二叶等嫩度的鲜叶为原料的加工技术要求。   摊青 设备使用萎凋槽或透气篾盘,鲜叶摊放厚度2~3cm,每2~3h 轻翻一次,春茶需摊放8~12h。摊青槽可采用间隔式吹风,应视环境温湿度情况而定,鼓风 1h 左右停止0.5~1h,摊放时间为3~6h。以鲜叶发出清香或花香、含水量68~70%左右为适度。  杀青 分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 手工杀青:采用电炒锅进行杀青,当离锅底距离 3.3cm 处气温为200~220℃时,投放鲜叶,鲜叶投放量为0.5~0.75kg。杀青时,双手抓茶翻炒,先闷后抖,当茶叶受热均匀后,边闷边抖,待茶叶柔软,失去光泽,并发出清香时,立即出锅。时间 3min,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机械杀青:采用 50 型、60 型或 70 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投叶端 20cm 处内壁温度270~320℃,杀青时间 1.5~2.5min。要求投叶均匀、适量。杀青叶含水60~62%,叶缘略卷缩,手捏成团,有弹性,茎折而不断,有清香透出,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  清风 采用手工杀青时,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篾盘中,用风扇直接吹风,使叶温迅速降低;采用机械杀青时,应使用茶叶冷却输送带,及时降低叶温。  初揉 揉捻时间15~20min。揉捻加压应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揉捻叶成条率 70%以上。  初烘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温度设置为110~130℃。投叶要求均匀,自动链板式烘干机投叶厚度1~2cm,五斗烘干机2~3cm。烘至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叶含水量 40~45%为适度。初烘时间一般5~10min。  摊凉 将初烘后的茶叶及时均匀薄摊于篾盘或摊凉平台等专用摊凉设备中,厚度 2cm,时间20~30min。  复揉 装叶量以自然装至揉筒的 4/5为宜。加压比初揉略重,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揉捻中产生的团块采用解块机解散。复揉时间10~15min。  足干 分为五斗烘干机、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和提香机足干。 采用五斗烘干机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足干。分两次干燥,其中第一次干燥温度控制在 90℃,第 2 次为70~80℃,中间摊凉20~25 min,摊叶厚度为 6 质量管理 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茶鲜叶原料和制品应按批次检验,并做好检验和加工记录。

T/CZSCYXH 002-2018相似标准


推荐

单宁酶的应用--保持色泽和减轻苦涩味

美国斯冰茶公司研究认为,在加工速溶红茶的提取工序之前,将红茶先用单宁酶和纤维素酶的溶液喷洒,然后将茶叶放入封闭系统中放置一段时间,不仅可提高原料的制取率,增加可溶性物质的含量,而且还能减轻一些苦涩味,增加茶叶的香气。在绿茶、乌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中也发现,加入一定量的单宁酶能降低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从而消除夏秋的部分苦涩味道。...

电子式粉质仪对添加绿茶粉面团的测定

     国内外研究茶叶粉在焙烤食品报告主要用于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加工质量和烤提取物对产品贮藏期的影响,然而,焙烤食品含有的研究首先需要更好的面团流变特性。通过电子式粉质仪试验选择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粒度的绿茶粉,系统全面地探索绿茶粉粒径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含焙烤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

绿茶的种类及感官分析

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上的差异,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四类,前三者因最后干燥工序方式的特点定名,蒸青则以高温水蒸气杀青方式而名。其中炒青绿茶又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等,长炒青的精制产品主要是眉,圆炒青的精制产品主要是珠,这两类精制产品主要供出口。普通烘青茶精制后是窨制花茶的坯,晒青绿茶产品部分就地销售,部分成为紧压加工原料。...

山东省茶叶质检站科研项目通过鉴定

3年来,项目组对日照区栽培的黄山群体、鸠坑、福鼎大白、龙井43等主要茶树品种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品种在日照区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性状差异、内在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品种的驯化而产生的性状变异,筛选出适合日照区生长的茶树品种;通过机制名优加工试验,总结出适合日照区机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充分展现了日照绿茶的品质特征。...


T/CZSCYXH 002-2018 中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