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ECRA 001-2017
大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the enterprise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Dalian


标准号
T/DECRA 001-2017
发布
2017年
发布单位
中国团体标准
当前最新
T/DECRA 001-2017
 
 
适用范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连市企业的信用方针、信用目标、信用组织、授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融资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市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93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 GB/T 23794企业信用评价指标 GB/T 29467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 GB/T 31950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SZDB/Z 133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 ISO 26000:2010(E) 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117、GB/T 23794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信用credit 是诚信原则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定义务或者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 3.2  企业信用要素enterprise elements of credit 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影响企业信用又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本规范中企业信用要素主要包括:信用方针、信用目标、信用组织、授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融资信用管理、产品和服务、以及社会责任等。 3.3  企业信用体系enterprise credit system 指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社会各方的密切配合和信用中介机构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符合国际标准和我国实际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评价技术、组织形式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4 一般原则 a) 合法性原则。大连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符合并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 全面性原则。企业应能全面识别信用要素,并落实履行其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规范。 c) 实用性原则。企业应结合实际,充分吸收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和经验,将其应用在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 5 信用方针 参照GB/T 31950-2015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确定企业信用方针。 a) 与总体战略方针相一致。 b) 满足维护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有效性且持续改进的承诺。 c) 满足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 d) 在企业内得到认知和认同。 e) 满足对信用管理体系的适用性进行评审的要求。 6 信用目标 参照GB/T 31950-2015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确定企业信用目标。 a) 与企业信用方针相一致。 b) 涵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过程。 c) 能测量评估。 d) 明确管理者在信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e) 对于企业信用管理中可能涉及的变化,应做好应对变化的规划和部署。 7 信用组织 参照GB/T 23794-2015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规范,制定企业信用组织标准。 7.1 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立 根据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信用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健全信用管理领导班子,对企业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负责。 7.2 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责 a) 熟知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 b) 制定信用管理相关规则。 c) 监控信用政策落实状况。 d) 企业信用文化培训。 e) 信用档案管理。 f) 合同管理。 g) 失信行为监督管理。 7.3 信用管理部门人员设置 a) 建立信用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选拔机制,明确任职资格。 b) 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信用经理、信用管理员、信用信息采集人员、商账追收员等人员职责。 c) 适时组织企业管理者、信用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信用管理知识培训,形成企业信用文化氛围。 8 授信管理 参照SB/T 10444-2007 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确定授信管理标准。 a) 客户信用评级。建立一套合理的信用评级流程,确定客户信用得分和信用等级。 b) 授信额度确定。通过权衡风险与收益,建立合理算法确定某一客户的具体授信额度。 c) 信用监控与预警。对所有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对问题授信提前防范。 d) 授信变更。客户授信条件发生变更的,企业应重新决策或变更授信。 9 应收账款管理 a) 账龄控制。定期检查账龄划分的准确性、分析账龄结构,揭示收款风险。 b) 坏账管理。定期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预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c) 余额管理。核算账面应收账款余额的真实性,防止应收账款余额长期挂账与虚增。 d) 催收管理。对于未到期的客户及时跟进与提醒,加强与客户沟通,预防坏账风险。 e) 商账追回。对于违约的客户,制定有效的催收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 10 应付账款管理 a) 入账管理。入账前审核采购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避免出现低估应付账款,导致欠款违约;以及高估应付账款,增加资金成本。 b) 结算管理。建立应付账款结算授权审批制度,设立专职人员按照约定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及时支付应付账款,避免违约。 c) 流动性风险控制。结合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应付账款水平和付款顺序,保证资金流动。 d) 定期与供应方核对应付账款。保证及时偿还应付账款,合理新增赊购交易。 11 融资信用管理 a) 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服务时,保证提供信息真实准确,杜绝信息造假。 b) 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确保债务的偿还能力。 c) 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并根据债务期限长短制定还款计划。 d) 定期审查负债融资偿还情况。 12 产品和服务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GB/T 29467-2012 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制定产品和服务标准。 12.1 采购 a) 参照GB/T 23793-2009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对供应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考核。 b) 对采购物资进行质量检验或验证。对主要采购物资,企业可根据需要留样存档、进行复检。 12.2 生产与服务 a) 制定生产质量标准,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对生产流程进行监督。 b) 制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并设置服务质量审核部门。 12.3 销售 a) 确保其对外发布和使用的广告内容真实。 b) 确保其对外发布和使用的产品说明、标识和标签等内容真实、合法、与产品质量相符。 c) 确保产品出厂后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 d) 按照国家规定或与消费者的约定,提供包修、包换、包退或其他售后服务。 12.4 检查与分析 a) 收集并分析必要的质量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包含: ——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状况信息及顾客反馈信息; ——与企业有业务关联的外部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质量信用信息; ——企业关键岗位责任人的信用信息; ——企业所在行业的质量信用信息。 b) 进行质量信用检查,每年定期对外发布企业质量信用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c) 确保对其发现的质量失信行为进行准确评估和及时有效地处置。 13 社会责任 参照SZDB/Z 133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ISO 26000:2010 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指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确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13.1 消费者权益 a) 向消费者提供准确、充分的相关商品或服务信息。 b) 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诚信的产品和服务。 c) 保护消费者隐私。 13.2 职工权益 a) 落实用人合同的各项责任与义务。 b) 保证工资至少达到法律或行业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保持职工收入合理增长。 c) 确保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 d) 注重职工的培训和激励。 13.3 节能环保 a) 提高环保意识,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 b) 防止污染环境,建立污染物管理制度。 c) 节约土地和其他资源,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 13.4 公平竞争 a) 公开地、符合商业道德地开展市场竞争,不以违法、不平等条约约束交易对手。 b)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c) 充分识别腐败的风险,制定防范商业贿赂和其他腐败行为的措施。 13.5 社会贡献 a) 依法纳税,增加就业,发展地方经济。 b) 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 c) 弘扬诚信文化,热心慈善等社会公益活动。

T/DECRA 001-2017相似标准


推荐

国家标准委发布7项企业信用建设国家标准

  9月29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公告,发布《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等7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国家标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

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质检影响力

企业信用管理成效显着   自2014年1月质检总局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公告以来,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在质检总局精心指导和周密部署下,积极开展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在管理制度、协调机制、系统平台建设、信用监管以及信用约束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

甘肃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近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2015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为突破,以完善企业信用记录为基础,以规范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落实行政处罚案件和黑名单信息公开,探索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分类管理等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

对开展出口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信用体系的主体。在检验检疫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需加大宣贯力度,使企业意识到信用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可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栏等方式让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检验检疫信用管理工作,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守信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信用意识。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