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炼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学科交叉,重视自主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2008年,在国家科技部、中科院等主管部门领导的关怀和扶持下,在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以及实验室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

应用方向: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药物制剂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多肽分析 免疫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是由我国著名电子学家韦钰院士于1985年创立,1992年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授名为“吴健雄实验室”,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开放实验室,1999年升格为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应用方向: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生物信息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芯片 纳米器件 分子器件 单分子检测 单细胞检测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涉及规模化制备生物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1988年,在我国生物学家和化学工程学家的联合建议与支持下,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原化冶所)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生化工程国家重

测试服务:蛋白分离纯化 层析柱 层析填料

应用方向:生化工程 蛋白分离纯化 生物能源 生物医药 生物转化 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质工程 仪器研发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物质在不同状态和演化过程中化学成份、含量和分布的量测科学,是化学科学的分支学科。 本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健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分析化学的挑战和需求日见凸显。南京大学在世纪之交就率先倡导开展“生命分析化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并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论证建设计划,1989年开始建设,1990年经中科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1年12月验收,1992年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通过了1995年、1999年、2003年和2009年的四次评估。 实验室以“基于有机小分子

测试服务:有机化学

应用方向:有机化学 小分子药物成份分析 化学生物学

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主要针对化工及石化行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风险评估为主线,形成从危险化学品基本风险识别、致灾机理、事故模拟到工程控制的层次性研究。 实验室依托中国石化的行业优势,实行“开放、

应用方向:化学反应致灾机理 高危化学品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

测试服务:真菌

应用方向:真菌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2004年和2009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建国研究员,副主任为李永旺研究员,朱珍平研究员,李文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由14名国内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鸣元院士,副

应用方向: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 煤经合成气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利用中的环境化学与工程 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 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批准立项建设,是我国开展病毒学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病毒学高层次人才、促进病毒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田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焕春院士,实验室主任吴建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应用方向:病毒遗传变异与分子流行病学 病毒的免疫与致病机理 病毒病的防治基础研究 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理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SKLID) 经科技部评估和考核,于2005年3月22日批准正式成立,进入建设时期。实验室研究属于预防医学学科,依托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

应用方向:传染病预防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底建成,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一任主任是郭燮贤院士,第二任主任是徐奕德研究员。现任实验室主任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李灿研究员;邀请国际著名催

应用方向:催化反应的探索 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理论催化基础研究 催化研究新表征技术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KLTP)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其前身为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经科技 部批准于2011年10月正式进入筹建期。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教授,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研究员,常务副主任为邹冰松 研究员。现有固定

测试服务: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应用方向:粒子物理 量子凝聚 量子物理 引力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磨损与润滑实验室。1987年在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建成并通过验收。1997年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命

应用方向:特殊工况润滑材料与技术 高性能润滑材料及其摩擦化学 材料摩擦磨损与表面工程 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2年10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是唯一的国家级冻土工程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实验室具有持续科技创新与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国家冻土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它的研究方向是土、岩等介

测试服务: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的综合集成研究 冻土与工程相互热 力学作用行为和机制研究

应用方向:冻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研究 水、质、热、力耦合过程研究 寒区化学、生物作用探索性研究 寒区岩土工程稳定性及可靠性研究 人工冻结、冷能综合利用研究 寒区地基处理研究 冻土环境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 冻土区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系统研究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来,重点实验室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共承担863课题4项,973课题6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环保公益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7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总计逾亿元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是我国开展非线性力学综合研究的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中国科学院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1995年的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9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重点实验室,2001年4月10日通过了科

测试服务:纳米/微米尺度力学和跨尺度关联 纳/微电子机械系统力学 多尺度复杂流动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原理

应用方向:固体变形、损伤、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质 流体运动的非线性规律 材料和环境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农业部动物营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基础上立项建设的,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共建。在农业部历届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被农业部推荐参加2001年度国家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实验室在张子仪院士,冯仰廉教授为首的学术带头人

应用方向:动物营养 营养调控 营养代谢 饲料安全 生物学效价评定 环境污染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免疫 分子营养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部于2005年4月18日正式批准建设,2007年1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陆动力学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有显示度的成果。在开放与流动管理机制

应用方向:岩石圈 地球物理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队伍建设与研究方向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于1989年,是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的一个组成部分。固定人员总数为64人,其中院士一人,研究员13名(4人为“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研究生为主的流动人员总数

应用方向:水质分析 水质转化 水处理